(記者 余果林 通訊員 朱魯燕)5月6日,在西氣東輸三線閩粵支干線二期工程的施工現場,管道局設計院工程師高瑞帥正熟練地操控無人機進行管溝數據采集。現場的三維模型實時上傳至管道局實景管道平臺,后方人員在“云上”即可進行空間測量等分析工作,大幅提高了施工安全與質量。這是中國石油管道業務加快實景技術融合、挖掘空間信息數據的新實踐。
面對能源轉型加快推進的新趨勢,中油工程及所屬成員企業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建設工作,為“數智中國石油”建設貢獻工程力量。
頂層設計賦能轉型升級。中油工程將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視為“一把手工程”“全員工程”,并結合企業發展要求和生產管理需要,制定“三條主線、三大任務、六大建設”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規劃。通過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生態圈,建設數據和標準支撐體系及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撐體系,助力集團公司工程建設業務加快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向自立自強的戰略支持轉變,為奮進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融合發展驅動業務模式重構。工程建設公司持續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程建設業務深度融合,在數字化協同設計、數字化協同建設、數字化交付、一體化集成管控和智能油氣田5個方面布局數字化,對內實現提質增效,對外形成創新服務新能力。同時,這個公司還通過數據同源和全球“云上”辦公,實現工程設計和工程建設從單兵獨立作業向團隊協同工作模式轉型,形成生產運營一體化集成管控模式,生產運行效率顯著提高。
搭建平臺加快管理模式變革。昆侖工程公司充分依托工程項目管理系統配套數字化信息平臺建設,著力推進信息化補強,對總部和分公司的業務流程進行規范整合,實現了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數字化協同管理。目前,這個公司900余個工程項目均在數字化信息平臺上運行管理,大幅提升了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理水平。寰球北京公司通過開發完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業務數字化平臺,打通業務數據流轉通道,構建公司生產經營數字化集成管控系統,充分支撐公司數據湖和數據治理工作,提升了精細化管理水平。
加速AI技術應用提升核心競爭力。中油工程成員企業結合自身業務發展需要,積極探索“AI+工程建設”應用場景。2月,管道局發布國內首個油氣儲運領域人工智能大模型WisGPT,將油氣儲運行業知識、數據作為專業語料,利用文字、語音、圖像、視頻等多種形式實現人機交互。近年來,管道局運用數字信息技術自主研發了Wis系列數字孿生體平臺,領跑油氣儲運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北京項目管理公司天津設計院基于油氣田地面領域語言模型OGSLM,自主研發了“知世”智能系統,目前已進入上線測試階段。該系統具備通用對話、制度問答、規范問答、設計報告生成、智能問答等功能,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優化辦事流程。
下一步,集團公司工程建設業務將切實肩負起加快“智能工程建設”的重大責任,大力挖掘數據價值,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落地,努力開創工程建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新局面。
(徐義澤、周鳳珊、趙璐、孔德宇、崔振珺、李楠、謝祥志、李浩鑫、李默宇參與采寫)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