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珊珊 特約記者 安寧)截至4月23日,吉林油田利用16年時間,累計注入二氧化碳330萬噸,減碳效果相當于植樹2925萬棵或近159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
經過多年探索,吉林油田已建成國內首個全產業鏈、全流程二氧化碳捕集、驅油、埋存與循環利用示范工程。吉林油田擁有獨特的設計、研發、試驗、運維、培訓一體化技術服務能力,已針對印尼Gemah油田、中國石油長慶油田等9個國內外油田開展技術共享服務。
當前,吉林油田碳源主要由內部氣源和外部氣源兩部分構成。內部氣源占比達86%,主要由長嶺伴生氣和本單位循環氣構成,外部氣源主要由中國石化相關產業的氣態二氧化碳和中國石油吉林石化等企業的液態二氧化碳組成。
吉林油田與多家企業協同合作,建立CCUS產業集群,不斷謀求氣源最大化。目前已與吉林石化等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主動參與國內碳市場交易,提高EOR項目除增加原油產量收益之外的碳稅、碳減排等附加值。近期,將根據吉林石化-吉林油田CCUS全產業鏈總體部署,有序啟動化肥廠百萬噸級二氧化碳回收示范工程。到2036年,吉林油田二氧化碳年捕集能力將達到500萬噸,逐期滿足吉林油田的碳源需求。
除此之外,吉林油田還爭取建立碳交易體系,充分調動各方參與共同減排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積極爭當碳產業鏈“鏈長”。系統謀劃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減排,統籌區域源匯匹配關系、捕集管輸場景及驅油埋存潛力,宏觀把控以目標油田碳驅油、碳封存為核心的區域性碳產業鏈布局,戰略性引領CCUS-EOR基礎研究和骨架工程布局,戰術性指導CCUS-EOR頂層設計和區域性效益減排“碳網”建設。吉林油田力爭實現千萬噸注入、千公里碳網、億噸級碳庫CCUS工業化應用。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