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四川盆地,“紅工衣”打開測量儀手簿錄入信息,帶有二維碼的黃色標簽即刻被打印出來;同一時間,在200公里外的成都龍燈山生產基地,項目物理點信息可實時呈現。這是東方物探公司智能化地震作業系統(GISeis)的應用實例。
東方物探錨定建設世界一流目標,培育新質生產力,塑造競爭新優勢,著力提升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創新價值,推動公司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從禁區到熱土——新技術助力勘探開發
4月,在榆林東三維項目現場,oSeis Nodes節點儀器首次登上黃土塬,助力提升鄂爾多斯盆地地震采集資料品質。
長期以來,鄂爾多斯盆地是物探新設備、新技術、新方法的試驗田。從“兩寬一高”地震采集技術到uDAS井地聯采技術,從井炮的“滑動掃描”到地震項目的“云上管理”……科技創新助力長慶油田突破頁巖油“勘探禁區”,在“磨刀石”上創造油氣田開發奇跡。
“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我們比很多行業認識得更早;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才是唯一的出路,我們比很多行業體會得更深。”東方物探副總工程師、物探技術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宋強功說。
沒有科技創新的強力驅動,就沒有勘探發展的突破與奇跡。從陸地到海洋、從地面到井中、從時間域到深度域、從縱波到多波、從常規到非常規……采集日效實現全球領先,引領了全球高精度勘探發展方向;探測深度增加到1萬米,分辨精度由數十米提升到米級,具備了從油氣勘探到油氣藏開發,再到鉆完井工程全鏈條物探服務能力。
東方物探公司積極把握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機遇,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上下功夫,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石油物探力量。
從靶點到支點——新產業撬動市場變革
4月,在幾內亞深水ROV(水下機器人)OBN(海洋節點)項目現場,深水震源船BGP Dragon正在進行施工作業。這標志著東方物探公司打開了深水業務發展的新賽道。
找準靶點,精準施力。東方物探將發展戰略優化升級為“兩先兩化”,國際化發展更加強調“全面”、突出“創新”、關注“整體”,引領企業在行業大變革、大調整的關鍵歷史節點完成了彎道超車。“當多數同行觀望時,公司迅速向海洋節點業務轉型升級,把握未來的發展航向。”公司總經理助理、海洋物探處黨委書記劉海波說。
“小節點”撬起“大市場”。東方物探公司敏銳洞察到海洋物探領域的一項新技術——海洋節點技術,自主研發了海洋節點質控系統、集裝箱式機械化收放系統、Dolphin綜合導航系統,合作研發了全球唯一的MEMS海洋節點GPR,建造了大型DP淺水OBN特種勘探船等系列特色裝備。如今,淺水OBN業務占據行業60%以上的市場份額,整體OBN業務連續5年保持全球行業領先地位,為“一帶一路”建設增添累累碩果。
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從核心軟件破解技術封鎖到核心裝備進軍高端市場,從eSeis Neo全技術鏈自主可控到“AI+物探”智能產業鏈發展……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東方物探公司把準市場需求,在推進物探業務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上下功夫,發揮科技創新的帶動和引領作用。
從涓滴到江海——新業態引領行業未來
“我們必須集眾智、匯眾力,凝聚起全產業鏈各大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的智慧力量,持續構建‘共建、共享、共贏’的合作生態。”東方物探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張少華表示。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東方物探公司以中油奧博為平臺,抓住科改示范契機,與電子科技大學、長慶油田、西南油氣田、浙江油田等高校和企業聯合攻關,推動光纖傳感業務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發展。
向改革要動力。東方物探公司健全科研項目管理機制,落實項目經理負責制,探索公司項目由申報承擔制轉變為“揭榜掛帥”制;建立多圈層科技人才體系,通過“內部培養+外部引入+柔性引進”的模式建設相對穩定的人才梯隊;完善科技獎勵體系,修訂公司科技獎勵辦法,開展“東方物探重大科技進展”評選活動。
向開放要活力。東方物探公司全力以赴推進“國家油氣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創新中心”建設;以“三共”管理運營機制為核心,探索法人實體化建設,以技術研發、項目合作等模式主導建立開放聯合、高效協同的科技創新體系;將戰略合作伙伴、創新聯合體納入內部科技創新體系,通過更加緊密的專業分工,發揮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作用。(記者 劉津彤)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