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深夜,在中油測井公司駐陜西安康紫陽縣燎原村工作隊隊部,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桂林海安排著第二天的工作:“大家做好準備,明早帶好政策匯編和‘明白紙’,去八、九組入戶走訪。咱們還要協助老年村民把養老和生存認證做完,同步做好道路交通、用電、防火及防煤氣安全宣講,摸清村民有啥困難和需求……”
山水潺潺流淌,山路蜿蜒盤旋。13日清晨,駐村工作隊4人迎著晨光出發,驅車50多分鐘來到八組村民紀道德家中。
紀道德與老伴是留守老人,家門口有段塌方路段,給出行帶來了不便。隊員默默地把這個情況記在本子上,也記在了心里。
走出紀道德的家門,駐村工作隊勘察好塌方路段現場情況,第一時間與村委電話商議解決方法。可是,塌方地山高路遠,又屬于支線土路,協調動用挖掘機的難度大、成本高,短時間內沒法妥善解決。
“沒辦法,咱們就靠土辦法,靠人力整!”桂林海果斷決定。14日一早,駐村工作隊準備好農具、鐵鍬趕到塌方路段,馬不停蹄地開始平地、夯土、搬運、筑石……天黑前,他們終于在塌方山石上鋪出了一條“便行道”,“一戶一策”為村民紀道德一家鋪出一條“安心路”。
位于西北末梢群山腹地的燎原村,交通不便、土地貧瘠、勞動力缺乏,曾是國家深度貧困村。有人背山而去,有人奔山而來。2018年以來,中油測井踐行央企使命,定點幫扶燎原村,累計派駐3屆工作隊11名隊員扎根“燎原”,年人均駐村天數達320天,石油人變成了燎原村的“家鄉人”。
2023年12月,桂林海帶領李保俊、唐家財、萬海洋3名隊員,接過中油測井駐村幫扶、振興“燎原”的接力棒。
自進駐燎原村的第一天起,駐村工作隊就深入田間地頭,調研燎原村的產業發展情況;與農戶面對面交談,了解急難愁盼問題;組織村黨支部會、院壩會,聽取意見建議,把油氣勘測的洞察力運用到振興“燎原”的精細調研、精準施策和精準發力上。
“展開‘頭腦風暴’,是我們每晚的必修課。不管大家多忙,都要碰面交流當天調研摸底的情況,厘清工作思路,尋找措施辦法。”李保俊介紹。
去年年底以來,桂林海帶領駐村工作隊穿行于各組農戶家,問詢生產需求,排查安全隱患。駐村工作隊的筆記本里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每家每戶的幫扶需求。
“桂書記和幾名駐村干部知道我的身體不好,家里有困難,經常來看望我,還優先采購我需要的蔬菜、臘肉……”一組村民羅阿姨說,“村里大事小事他們都盡心盡力,就跟家里人一樣。”
要讓村民的生活越來越有盼頭,更要為燎原村帶來振興的希望。用產業振興激發燎原村的內生動力,從“輸血”到“造血”,是中油測井鄉村振興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在中油測井的定點幫扶和當地黨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燎原村已形成食用菌基地、望山康養民宿、生產養殖“三業并進”的發展態勢。
如何經營管理好三大產業,帶動農戶增收致富,是2024年駐村幫扶面臨的最大考驗。“但我們有信心,燎原村的振興之路將越走越寬。”桂林海語氣堅定。(記者 王曉菲)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