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9時,世界首臺(套)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湖北應城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網一次成功,創造了3項世界紀錄,這標志著我國在大功率壓氣儲能技術領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西安陜鼓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鼓”)作為核心技術方案提供商和深度參與建設者,以其創新研發的“軸流+離心,多缸串聯”壓縮空氣儲能方案,為這一重大工程的成功發電及多項世界紀錄創造做出了重要貢獻。
湖北應城項目是世界首座并網發電的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也是國家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并成功入選國家第三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
裝備名單。工程總投資約19.5億元,發電機功率300兆瓦級,儲能容量達1500兆瓦時,系統轉換效率約70%,一舉創下單機功率、儲能規模、轉換效率三項世界紀錄。其中,儲能核心設備壓縮機榮膺2023年能源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
陜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陜鼓動力董事長李宏安表示,陜鼓將世界一流的儲能技術與榮獲中國工業大獎的能源互聯島技術深度融合,為湖北應城300WM非補燃型壓氣儲能示范項目創新研發了“軸流+離心,多缸串聯”的壓縮空氣儲能方案,實現壓氣儲能領域規模世界領先、單機功率世界領先、轉換效率世界領先,對于推動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是目前除了抽水蓄能之外最為成熟的新型物理儲能技術之一,也是現今大規模長時儲能技術研發的熱點。其電站建設周期2年左右,遠低于抽水蓄能的6—8年,卻在規模、壽命、成本、效率上與抽水蓄能相當,堪稱“超級綠色充電寶”,是我國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技術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方向。本次湖北應城項目的順利投運將顯著提升區域電網的調峰能力,有力促進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更大規模接入與消納。據計算,項目每天可蓄能8小時、釋能5小時,全年儲氣量高達19億標準立方米,發電約5億千瓦時,為中部地區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近年來,陜鼓積極響應“雙碳”目標,持續夯實自身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硬實力。目前,陜鼓擁有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6項,每年服務制造研發總投入達10%以上;陜鼓創新的大乙烯三機、大空分機組、壓縮空氣儲能、大合成氨三機、大型硝酸機組、二氧化碳捕集等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創新研制的工業用AV140軸流壓縮機組,居全球工業壓縮機領域全新高度;作為中國
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陜鼓研制的軸流壓縮機產量累計達2600余臺套,產量居全球第一;陜鼓為全球鋼鐵企業高爐冶煉提供余熱余壓能量回收裝置達到1600多臺;陜鼓承建的50萬噸/年燃煤電廠低成本碳捕集成套裝置、300兆瓦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壓縮機兩個項目入選國家能源局“2023年度能源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榜單;陜鼓三項能量回收創新技術入選工信部全國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參考產品(技術)目錄;首創“余熱余壓能量回收同軸機組應用技術”入選國際能效合作伙伴關系組織(IPEEC)國際“雙十佳”最佳節能技術項目,并獲世界
制造業創新產品金獎。
作為2023年中國新型儲能壓縮空氣儲能前十強企業,未來,陜鼓將持續發揮自身優勢,以創新驅動,賦能產業新發展,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以及推動全球儲能行業的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