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珊珊 通訊員 安寧)截至3月29日,吉林油田CCUS項目的首臺國產10萬立方米高壓注入壓縮機,已正常運行近5000個小時,國產二氧化碳注入流量計及注入調節閥連續運行狀態良好。經過16年探索攻關,截至目前,吉林油田累計注入二氧化碳325萬噸,相當于植樹2900余棵,減碳、驅油效果顯著。
吉林油田以“問題、目標、效益”為導向,聚焦CCUS規模擴大,持續推進油氣增儲上產,大力提升創新創效能力,持續開展技術攻關,不斷提高開發效果與管理水平,助推綠色低碳發展。
注氣能力穩步提升,CCUS方案不斷優化。通過高效推進注氣能力提升工程,吉林油田2023年實現國內最大規模二氧化碳注入,占中國石油總注入量的1/3。截至3月底,吉林油田今年以來在黑71、黑7、黑79南、黑88區塊已新增61口注氣井。同時,吉林油田持續優化注氣速度,結合氣源與注氣井完井作業及配套地面建設,目前平均日注氣量達到1300噸以上。
開展精細注采調控,氣驅開發效果向好。吉林油田現有7個二氧化碳驅主要注入區塊。技術人員通過重新認識各層油水界面,結合長停井儲層發育狀況等,明確了長停井的恢復潛力及時機,使90%的油井措施后有見效反應。針對地層能量充足的井,技術人員通過井口節流技術在18口高套壓井開展自噴生產試驗,日產油量保持穩定。在注采敏感區,開展精細注采調控,快速恢復地層能量,促進了注氣均勻見效,黑79南區塊日產油由注氣前的35噸上升至72噸。
吉林油田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進一步研發二氧化碳驅高效注采工藝關鍵技術,推動核心裝備、設備和工具國產化進程。吉林油田研發的井下智能分層注氣、連續油管分層注氣兩種注氣工藝,現已進入現場試驗階段,可有效解決層間矛盾突出的問題。同時,持續攻關二氧化碳驅采出工藝,提高二氧化碳驅油井舉升效率。針對高套壓、高氣液比二氧化碳驅油井不同生產階段的不同特點,技術人員創新研發“氣舉、助抽、控套”一體化工藝技術和“機抽—自噴”一體化工藝技術,逐步建立二氧化碳驅油井生產參數標準,有效保障二氧化碳驅油井平穩生產。吉林油田全面開展國產裝備現場適應性評價,持續推動全面國產化替代。目前,油田現場同步試驗國產壓縮機、密相注入泵、多介質智能流量計等核心設備與工具,并持續開展跟蹤評價與工藝定型。產品大規模量產投用后,有望對同類進口產品實現全面國產化替代。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