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樂清市人民法院的執行法官鄭雷收到了一則來自某閥門公司的好消息,他在感到高興的同時,也不禁感慨萬千:“這家公司對我來說也算是‘老面孔’了。2016年到2018年間,這家公司身陷十余起執行案件,執行標的總額高達1.2億余元,一度面臨業務停滯的危機。如今這最后一起執行案件已經達成和解,企業更是轉型為智能工廠領跑者,實現了驚人的蛻變,讓我們法院也倍感欣慰。”
這家閥門公司究竟是如何實現華麗轉身的?
這背后,是在法院能動司法的助力下,一段長達5年的民營企業重生之旅。
該閥門公司自1979年成立以來,已歷經數十年風雨洗禮,憑著高質量與高口碑贏得了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青睞,一直以來都是浙江省樂清市的知名外貿型企業和“明星企業”。然而,2016年,該閥門公司也因“擔保鏈”受牽連,雖非主債務人,卻陸續成為了十幾個案件的被執行人,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單,一度無法開具銀行信用證,外貿業務幾乎停滯不前。該閥門公司也正是因“擔保鏈”受牽連,雖非主債務人,卻成為了十幾個案件的被執行人,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單,一度無法開具銀行信用證,外貿業務幾乎停滯不前。2018年12月,為了解決企業困境,閥門公司向法院提出申請,請求解除失信。“我們企業能做到今天這個地步,是把誠信看得比什么都重的,既然做了擔保企業,我們一定會扛起應該承擔的責任。但是,現在業務上被‘卡住脖子’,想要還款也實在有心無力,請求法院能夠體諒我們的情況!”收到申請后,樂清法院高度重視,對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專門上門走訪,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該閥門公司并非自身經營不善,而是被‘擔保鏈’危機給‘套牢’了。要真正解決問題,法院就不能就案辦案、機械辦案,要采取更為靈活和務實的措施,破解執行困局。”
該閥門公司也高度配合執行工作,根據法院的要求如實申報了產值及投資情況,并主動配合法院依法處理資產。為了幫助企業重回正軌,樂清法院加快了對主債務人抵押資產的處置流程,依法幫助企業解決失信問題,盡可能避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采取“活查封”等柔性執行手段,以臨時解封等方式助力企業盤活資產;將該閥門公司列為重點幫扶對象,通過與銀行溝通協調,成功為其爭取到1800萬美元的信用證支持;積極與債權人進行溝通,幫助促成雙方執行和解……種種舉措不僅幫助企業恢復了正常經營,更讓其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閥門公司相關負責人帶樂清法院干警參觀數字化智能制造車間在法院的司法助力下,該閥門公司不僅走在了閥門領域的前列,還通過技術創新在智能制造領域有了全新突破,在2021年、2022年分別入選了樂清市智能工廠名單、溫州市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浙江省智能工廠培育庫,又在2023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若非法院在關鍵節點介入,以高效而有力的執行舉措助力企業重生,企業的前景將不堪設想。法院不僅為我們民營企業提振了信心,也堅定了我們履行義務、早日脫困的決心。”企業相關負責人感慨萬分。樂清法院始終堅持以能動司法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發展空間,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下一步將繼續在審執工作中堅持能動司法,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司法力量,助力打造更優法治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