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珊珊 特約記者 張天鶴)截至3月1日,吉林油田民+24-24井開展壓裂式堵水試驗3個多月以來,含水率下降20.3%、日增油達1.2噸。這標志著吉林油田裂縫型快速水淹井治理取得新突破。
吉林油田松南老區因水淹問題突出,采用過多種針對裂縫快速水淹的技術手段,但封堵的有效率始終偏低,未見到良好效果。吉林油田油氣工藝研究院瞄準松南中低滲老油田快速水淹難題,深化裂縫封堵理念,形成壓裂式堵水技術,即先壓開裂縫,再把顆粒類橋堵劑以低排量、高砂比的方式送入裂縫遠端,最后在裂縫閉合壓力作用下,使橋堵劑壓實,以實現裂縫有效封堵。
科研人員以更好地封堵裂縫為出發點,通過開展封堵突破壓力評價、顆粒橋堵劑配伍性評價實驗及縫高模擬研究,探索了顆粒類橋堵劑的用量、粒徑組合、排量等因素對裂縫封堵的影響,初步形成了裂縫型快速水淹油井壓裂式堵水工藝和關鍵參數優化設計方法。2023年11月,吉林油田應用這項技術在民+24-24井開展現場試驗,以實現降水增油。下一步,吉林油田將針對各采區油藏特點,持續優化堵劑體系,完善裂縫型快速水淹油井壓裂式堵水關鍵工藝參數,為老區改善水驅效果提供有力技術保障。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