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下午4時,塔里木油田油氣運銷事業部南疆利民油氣儲運中心工藝設備工程師張連忠,靠近三岔壓氣站1號壓縮機,側耳傾聽機器運行的聲音,直到確定劇烈的“噠噠”聲一切如常,才放下心來。
“我是玩設備的。”他這樣自我介紹。
張連忠“玩”的是冬季保供的核心設備——壓縮機,其作用就是將天然氣壓縮后輸送。南疆利民管網長達2950公里,沿線用戶從主管網上取氣量較大,如果僅靠管網流動輸送,就會造成壓力不足,影響管道下游供氣。確保三岔壓氣站壓縮機安全平穩運行,是喀什、和田等管段民生用氣保供的重要一環。
和壓縮機打交道的人多,但像張連忠一樣“玩”壓縮機的人少。接觸壓縮機十幾年,張連忠從最基本的維修到各類操作,從壓縮機的結構到運行,都有不少心得。他能僅憑耳力,就在壓縮機的運行聲中捕捉到“空拍”,精準發現潛在隱患。
“他有極強的責任心。每到天然氣冬季保供的關鍵時期,他就一心撲在‘前線’。”南疆利民油氣儲運中心副經理李曉波稱贊道。
2020年冬天,在喀什壓氣站壓縮機調試期間,壓縮機因為振動大、多次報警而停機。張連忠在雪地里琢磨了4個小時,最終找出了聯軸器不對中的問題。沒過2天,又有一臺壓縮機的曲軸箱機油外溢,張連忠與同事從傍晚開始維修到天明,才排除了故障。
“壓縮機不是隨便‘玩’的,涉及天然氣保供的都是大事。”張連忠堅定地說。冬供期間,他每隔兩三天就要跑一趟三岔壓氣站。
2023年12月4日晚,張連忠例行確認壓縮機運行參數。拿到報表,他一眼就察覺到了不對勁——2號壓縮機1號缸排氣溫度比正常運行時高出9攝氏度。負責運維的員工說,這個數字并未超出規定閾值,仍在正常范圍內。張連忠卻認為:“偏偏是這個數值的升高,說明排氣閥墊片出問題了。如果持續運行,斷裂的排氣閥墊片碎屑將進入缸內,可能造成‘拉缸’,情況嚴重將導致壓縮機報廢,影響下游供氣。”
當時正值冬季用氣高峰期,三岔壓氣站日增壓天然氣達到500萬立方米。想到下游管段民生用氣,張連忠不敢冒任何風險。他不顧那些“可以繼續觀察”的聲音,第一時間申請停機檢查,在排氣閥內部發現了一塊出現裂痕的墊片,避免了一起設備事故。
“這些年來,我一直跟著壓縮機跑。”張連忠說。2014年,他加入南疆利民油氣儲運中心,負責和田輸氣站2臺進口壓縮機的安裝。近10年來,他見證了壓縮機從依賴進口到核心技術國產化的蝶變。
在張連忠與同事們日復一日的堅守中,塔里木油田先后建成和田、喀什、三岔、澤普4座壓氣站,形成“四級五段”增壓保供模式。今年年初以來,南疆利民管網日供氣量屢次突破1000萬立方米,最高日供氣量再創歷史新高,有力保障了下游民生用能需求。
源源不斷的天然氣被輸往壁掛爐和燃氣灶,沿線百姓過上了現代化的新生活。新疆克州烏恰縣黑孜葦鄉康什維爾村的牧民依沙克·居馬過去劈柴、運柴、生火的日子得到了改變,嶄新的安居房通上了天然氣。在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隨著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烏什支線投運,使用汽車拉運壓縮天然氣的歷史徹底終結,加氣站連上了天然氣管道,因極端天氣導致“斷氣”的情形不再重演。
站在三岔壓氣站外的戈壁灘上,順著紅柳與駱駝刺之間的標志樁,張連忠從博孜-大北氣田方向收回目光,向喀什眺望,他仿佛看到天然氣正向著遙遠的萬家燈火奔涌而去。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