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推進“三攻堅一盤活”改革攻堅的重要抓手之一。2023年,市屬重點國有企業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數字國企”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累計投入研發經費超過58億元,打造出許多標志性成果。
走進位于北碚區的川儀調節閥公司產品試驗區,研發人員正在對自主研發的汽機旁路減溫減壓閥進行調試。
重慶川儀調節閥有限公司調節閥研究所所長張健介紹,他們這款產品是專門針對核電、火電推出的一款高端減溫減壓裝置,它能夠應用于壓力和溫度比較高的場合,今年已經開始國際項目的競標。
專注調節閥研發、生產50余年,企業每年都會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技術研發,新品層出不窮。在實現技術自主可控的同時,也讓企業贏得了市場先機。2023年,企業還被國務院國資委評為“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
同樣捷報頻傳的還有長江軸承公司。2023年,企業輪轂軸承年產量成功突破1000萬套大關,全年營收超過12億元。近兩年,企業先后投入超過7000萬元資金,用于新能源汽車軸承智能化車間技術改造。
重慶長江軸承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趙興新說,他們對關鍵技術進行了攻關,同時在工藝裝備和工藝技術方面,也進行了突破性技術改進。預計今年他們將投入3500萬,用于提升研發能力。
市國資委介紹,2023年,全市市屬重點國有企業研發經費投入達到58.3億元,同比增長32.6%,創歷年新高。與此同時,市國資委還安排1.9億元創新專項資金,聚焦支持 “專精特新”“鏈主”“科改”和上市后備等企業17個重大創新項目。國企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提質增效成果顯著。
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鄧蘭燕表示,抓住新一輪全國國有企業改革提升的機遇,聚焦到關鍵技術和新興的產業,以及戰略資源這些方面,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的國有企業。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