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陳旭)截至1月17日,浙江油田1月天然氣日均產量同比增長11%,各項生產經營指標良好,為保障川南地區民生用氣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3年,浙江油田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把成果轉化貫穿在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川南天然氣勘探開發全面提速,為冬季保供添底氣。冬供期間,浙江油田堅持系統觀念和底線思維,結合川渝地區勘探開發實際,自覺武裝頭腦、指導實踐、解決問題。同時,強化運行調度,充分發揮保供“壓艙石”作用,全力做好冬季保供工作。
浙江油田周密組織,多措并舉保障老井穩產。在精細排采方面,積極推進智控閥安裝,推廣應用自動泡排,構建智能化生產監控分析系統;采用“小排量連續精細氣舉+井口控壓”的組合方式,進一步實施精細排采,保障氣井穩定生產。有針對性地采取酸化解堵、更換管柱、積液井氣舉復產等措施以及“酸+泡排+氣舉返排”常規解堵措施及氣舉復產措施,并進行效果評價跟蹤,提升異常情況處置水平。在精益開發管理上,突出“地下滲流—井筒管流—地面集輸”全流程精細管控,數據精細采集覆蓋率達100%、智控閥覆蓋率達42%、精細泡排覆蓋率達50%、精細氣舉覆蓋率達100%,形成全生命周期精細生產管理模式,實現了措施治理從人工被動到自覺主動的轉變。此外,還充分挖掘YS115H3井等的生產潛力,采取井口天然氣CNG回收的方式,加快推進零散氣回收。
浙江油田強化生產運行,加強新井投產精細管理。科研人員對大安區塊氣藏提前開展研究,提前完成井位部署,為后續施工節省時間。施工管理過程中,加大各參建方的協作力度,一體化推進實施設計提速、技術措施提速、工具提速、管理提速、組織提速、激勵提速“六個提速”,鉆井指標不斷突破。其中,25口開發井平均鉆井周期較2022年下降23%,平均單井節約費用200萬元。面對工藝流程復雜、建設工期緊、施工難度大等各項挑戰,工程技術人員為工程制定了多項施工措施,倒排計劃表,駐守在施工現場,提前將設備設施安裝、調試到位。同時,在大安區塊全面推廣全電驅壓裂技術,推進氣田綠色開發、促進節能減排,優化儲層改造方式,實現提速提效提產。此外,推進電力信息化建設,通過安裝電力監測設備和更換基礎設施,持續提升產建用電質量。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