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中國石油堅定不移樹立起綠色低碳發展的鮮明導向,積極推動生產過程清潔化和重大環境隱患治理,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工作,致力于做綠色企業建設的引領者、清潔低碳能源的貢獻者、碳循環經濟的先行者。
2023年8月4日,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廠Ⅲ區塊光熱系統正式并網運行,標志著亞洲最大陸上采油平臺集群零碳示范區的建成投運。中國第一桶“零碳”原油在此誕生。截至11月11日,中國石油首個碳中和林——大慶油田馬鞍山碳中和林3年建成萬畝碳中和生態園區。其中,1019畝大慶會戰林未來20年將吸收二氧化碳1.68萬噸。
![]() |
綠意盎然的大慶油田生產現場。張琦 攝 |
我為“零碳”添新綠
講述人:祁長青 大慶油田生態環境管護公司生態技術開發公司技術員
2023年10月20日,我再次走進大慶會戰林,整齊的樹木已經換上五彩秋裝,綠的云杉、黃的銀中楊、紫的稠李……隨意中渲染出秋的多彩多姿與碳中和林的端莊秀麗。看到此情此景,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這是我繼大慶油田1萬畝碳中和生態園之后參加的又一項“零碳生態園區”建設及養護工作。回想昔日,艱辛的建設過程歷歷在目。
記得在2023年4月16日項目啟動前,我們得知原計劃春秋兩季完成的栽植周期要壓縮到春季全部栽植完畢。當時,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縈繞在我們心頭。因為我們知道,大慶會戰林建成之后,將對集團公司落實減碳行動、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森林碳匯業務步伐具有積極作用。
在方案推進會上,大家展開頭腦風暴,碰撞解決辦法。我總結之前建設碳中和林的經驗,提出“擴大樟子松、云杉、鋪地柏、水曲柳等原有品種栽植面積,嘗試引進紫葉稠李、小乘黑楊等新品種”的建議,增強碳匯效果和觀賞性。同時,因地制宜采取“人工混交林模式進行栽植”的創新思路。沒想到,現場的技術專家組一致認為“這個辦法好”,并對技術參數進行補充,這給了我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方案定方向,執行是關鍵。2023年4月的大慶,風沙很大,晝夜溫差懸殊。我和同事們日夜奮戰在會戰林現場,白天,扛苗、挖坑、扶苗、培土……分工協作,相互配合,任由肆虐的風沙打在臉上、鉆到身上;晚上,我們借助大型植樹設備,再將栽下的一棵棵樹苗扶正、培土、澆灌。截至目前,我們累計完成植樹造林1019畝,植樹5.1萬余株。
大慶會戰林不僅讓我們收獲了成就感,而且積累了豐富的森林碳匯業務工作經驗,為深耕“零碳”業務、加快“碳中和+科普”“碳中和+實驗”“碳中和+旅游”提供了強勁動力。 (王志田 徐媛媛 采訪)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