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能源產業鏈供應鏈走向脫鉤 氫氣、CCUS成關鍵技術

作者: 2023年12月26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當前,全球能源發展環境深刻轉變,能源安全事件多發頻發,風險更趨復雜難料。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危機事件推動能源結構加速多元化,國際石油市場的話語權博弈愈發激烈。  “全球能源發展進入轉型與安全并重新階段,

  當前,全球能源發展環境深刻轉變,能源安全事件多發頻發,風險更趨復雜難料。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危機事件推動能源結構加速多元化,國際石油市場的話語權博弈愈發激烈。

  “全球能源發展進入轉型與安全并重新階段,地緣政治或將改變全球油氣供需格局。雙碳目標背景下,中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可分三個階段,氫氣、CCUS等成為支撐能源轉型的關鍵技術。”在12月7日舉辦的“2023(第十屆)國際能源發展高峰論壇(IEEF)”上,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吳謀遠發布《206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報告(2023版)》,并如是表示。

  全球能源產業鏈供應鏈走向脫鉤

  《報告》顯示,全球能源產業鏈供應鏈走向脫鉤,新能源保持蓬勃發展態勢。

  全球能源供需錯配、市場波動加劇,全球政治經濟發展呈現陣營化、區域化特征,大國博弈加劇能源產業鏈供應鏈走向脫鉤,能源安全成為各國能源發展優先議題。全球能源發展進入轉型與安全并重新階段。各國對待合作與博弈、安全與轉型的態度決定能源轉型路徑,成為能源發展的最大不確定性。

  世界一次能源保持增長態勢,能源供應轉入非化石能源為主時代。全面合作、基準以及深度博弈情景下(簡稱三種情景下),2060年一次能源需求達到191,182和173億噸標油,較2020年增加43%、36%和30%,亞太與非洲地區發展中國家是能源需求增量的主要來源;資源稟賦導致區域能源轉型進程各異,但終端電氣化、發電清潔化發展加速,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勢不可擋,非化石能源逐步成為能源供應主體,三種情景下,2060年占一次能源比重分別達76%、63%和53%。

  

 

  油氣主體能源地位逐步轉變,不可替代性逐步增強。油氣中長期仍是能源供應主力,基準情景下,石油需求于2035年達47億噸峰值,天然氣需求于2040年達到4.7萬億立方米峰值,到2040年占一次能源比重達52%。但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下油氣定位與作用持續轉變,“燃料”屬性逐步淡化,石油逐步轉向新材料關鍵原料,天然氣逐步轉向化工與電力保障新周期,替代難度提升帶動需求將長期保持穩定。

  地緣政治或將改變全球油氣供需格局。大國深度博弈,延長化石能源壽命期,深度改變全球油氣供需格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首席專家孫龍德認為,全球油氣貿易正呈現“東西半球分化”的態勢。“全球化能源格局逐步向‘半球化’演變。西半球歐洲大幅增加美國油氣進口量,歐美正形成穩定的西半球能源供需鏈;東半球以中、印、俄、中東為主的能源供應鏈變為更加復雜的能源供需鏈。”孫龍德說。

  《報告》預測,地緣政治決定石油供應格局,石油貿易從追求經濟效益的全球流動轉向地緣政治主導的區域合作,兩個平行市場初露端倪,博弈情景下,2060年亞太石油原油占比達11%,較基準情景提高5個百分點。天然氣貿易流向逐步多元化,天然氣產量2040年前后達峰,北美和歐洲產量占比下滑,非洲、中南美、中東地區產量占比上升。全球LNG貿易占比逐步擴大,基準情景下,2060年LNG貿易占比57%,較2022年提升16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近年來風電、光伏技術穩定性逐步提升,投資風光發電資產的股權投資收益率逐漸走低。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丁國榮提醒,投資風光發電資產的股權投資正呈現出“類債”風險收益屬性,一些國際一線PE投資機構正選擇投資開發平臺來提高收益率。能源轉型是漸進式的,需要重視新舊能源結構的過渡和順暢銜接,避免激進轉型帶來的震蕩。針對一些資源稟賦獨特、配套電網等基礎設施較薄弱的國家,可以通過技術改造、能效提升等更可行的方式實現減排。

  “轉型投資需要兼顧‘源頭替代’和‘末端治理’,一方面通過各種金融工具撬動更多商業資本投資于新能源、氫能、生物燃料替代部分化石能源,并提高終端用能的電氣化水平;另一方面,由于現行條件下無法實現完全的減碳,需要投資于CCUS等末端治理技術,來幫助降碳減排。”丁國榮建議。

  中國新型能源體系可分“三步走”

  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清潔低碳發展加速,氫氣、CCUS等成為支撐能源轉型的關鍵技術。

  《報告》預計,2023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提升至18.3%,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能源自給度持續提升,預計2023年能源產量達到48億噸標煤,能源自給度提升至87%,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

  雙碳目標背景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可分“三步走”。筑基期(2022-2035年),新能源加速發展,化石能源逐步達峰;加速期(2036-2050年),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非化石能源有序接替化石能源;建成期(2051-2060年),非化石能源成為能源主體,化石能源逐步轉向原料與應急保障。

  油氣在新型能源體系中的定位持續轉變,仍是重要組成部分。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下,石油將更加突出“原料”屬性,天然氣將逐步成為發展的重要支撐,定位帶動需求同步轉變。到建成期,石油將成為不可或缺的支撐原料,天然氣將轉向深度降碳支撐保障,油氣需求將分別降至2.2億噸和3808億立方米。

  

 

  氫氣、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成為支撐能源轉型的關鍵技術。氫成為終端深度減碳的關鍵選項。氫是可再生能源消納與儲能的重要方式,也是終端深度減排不可或缺的能源品種。三種情景下,2060年需求達1.2、0.9和0.7億噸,可再生電力制氫(綠氫)占比達到85%、80%和70%。CCUS是實現碳中和的兜底保障技術。展望期化石能源直接利用二氧化碳排放規模較大,需要依托CCUS等技術中和。三種情景下,2060年利用CCUS技術脫碳量達到14、15和21億噸。

  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億華通,688339.SH)副總經理李飛強表示,在燃料電池產業鏈上,億華通已完成從膜電極、雙極板、電堆到發動機的完全自主可控技術鏈條布局,逐步實現氫燃料發動機及其關鍵材料、核心部件的自主化、國產化、產業化。在氫能產業鏈上,需要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企業推動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等能源鏈的完善,共同推進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

  中國將引領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在風能與太陽能發展上,預計2023年,風光裝機與發電量達10億千瓦與1.4萬億千瓦時,占全球比重達到39%和37%。新能源汽車突破行業爆發臨界點,預計2023年銷量達到900萬輛,銷售滲透率超過30%。(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