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敬瀟 通訊員 賈云鵬)大港油田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海水基壓裂液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截至12月1日,海水基壓裂液6年來已在國內外百余口井應用,增油18萬噸,增氣5000余萬立方米,節(jié)約淡水資源20萬立方米。
大港油田海上石油平臺淡水資源缺乏。海上壓裂采用淡水配制壓裂液,不僅成本高、拉運淡水施工周期長,而且壓裂規(guī)模受限,面臨著“淡水用不起、海水用不了”的難題。為破解這一瓶頸,大港油田成立海水基壓裂液攻關團隊,創(chuàng)新研發(fā)出在海水中溶脹速度快的增稠劑、與海水配伍性好的交聯(lián)劑,形成可用海水直接配制的海水基壓裂液體系。
隨著體積壓裂和工廠化作業(yè)技術的發(fā)展,大港油田攻關團隊不斷升級海水基壓裂液體系,研發(fā)新型促溶劑,形成了可用鹽池水、咸河水、返排液等多類型高礦化度水源直接配制的液體體系,實現壓裂就地取水,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壓裂綜合成本。該體系無需拉運淡水,縮短了施工周期,創(chuàng)造了一天壓裂11段的施工紀錄。
大港油田創(chuàng)新研發(fā)的海水基壓裂液系列產品在南美秘魯市場成功推廣應用。科研人員結合塔拉拉油田的儲層特征,針對東太平洋海水及采出水離子礦物成分優(yōu)化液體體系配方,共實施12口井38層,平均單井增產11倍。這項成果獲得中國石油國際勘探開發(fā)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可推動國內外海上及沿海類似油田降本增效。
截至目前,大港油田已形成多種類型的高礦化度水源直接配制的海水基壓裂液體系,耐礦化度、耐溫性大幅提升,增稠劑溶脹時間和成本大幅降低,適用性更廣,可用咸河水、地表水、蝦池水、采出水等多水源直接配制。
經業(yè)內專家鑒定,該技術體系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17年填補了行業(yè)技術空白,2021年被認定為中國石油自主創(chuàng)新重要產品。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