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國內首座非補燃式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湖北應城300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廠用系統受電一次成功,標志著該工程全面進入調試階段,為機組整套啟動和并網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也預示該工程將成為我國首個投產的300兆瓦級非補燃式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項目。
近年來,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快速擴張,風、光發電占比日益提升,但由于新能源的波動性、間歇性和隨機性,為電力系統穩定運行帶來沖擊,為保障電網穩定運行,提升電能的存儲能力,大規模儲能成為必然選擇。
在儲能選擇上,壓縮空氣儲能是目前除了抽水蓄能之外技術最為成熟的物理儲能技術,也是現今大規模儲能技術產業化的熱點之一。
“壓縮空氣儲能是利用低谷電壓縮空氣存儲于鹽穴中,在高峰用電時釋放高壓空氣做功發電,提高電網可靠性,整個過程通過空氣的壓縮和釋放來實現電能的存儲和輸出。”湖北楚韻儲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邢泰高表示。相比其他儲能方式,它具有對環境友好、建設周期短等優點,同時還可實現電力調峰、調頻、調相、旋轉備用、應急響應等服務。
“我們選用廢棄的鹽穴作為儲氣庫,由于鹽巖結構致密且具有自修復特性,可以保證鹽穴內部始終維持在設計壓力范圍內,保證鹽穴既不會漏氣又不會垮塌。”邢泰高說。
國外已投運的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均帶有補燃系統,燃燒大量化石燃料輔助發電,沒有對壓縮空氣過程中產生的熱量進行回收利用,而應城壓縮空氣儲能項目采用非補燃中溫絕熱壓縮技術路線,回收空氣壓縮過程中產生的熱量輔助發電,實現無燃燒、零碳排、高安全、綠色環保的目的。
國網湖北綜合能源公司相關負責人王俊表示,該項目作為國網湖北電力第一批新型電力系統試點示范項目,為湖北省新能源消納和電網保供提供強力支撐。項目建成后將極大緩解湖北調峰能力不足問題,促進周邊地區新能源消納,增強孝感地區電源支撐能力,為電網提供備用和動態無功支撐。
作為項目技術支撐單位,國網湖北電科院參與了項目前期可研、初設、主設備技術規范書編制、主設備監造、電氣特殊試驗等工作,為“倒送電”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據悉,該項目由國網湖北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和中能建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被國家能源局列入第三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名單,建成后將在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領域實現單機功率、儲能規模、轉換效率“三個世界領先”。該項目計劃明年6月建成投產,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可達5億千瓦時,能滿足一個中等城市用電所需。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