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田做實生產運行、做優產能建設、做精綜合治理,實現了天然氣產量上得去、穩得住,以實際行動踐行“站好崗、供好氣”的重要指示——
青海油田強化氣田綜合治理,全力以赴打好天然氣產量增長進攻仗。截至12月1日,青海油田通過開展氣田綜合治理,年增氣量達到13.34億立方米。
青海油田是甘青藏三省區的主要氣源地,實現天然氣穩產上產,不僅是完成產量任務的現實需要,更是保障甘青藏三省區千家萬戶溫暖過冬、守住民生用能底線的政治責任。
保產量:做實生產運行
受輸壓波動、設備故障影響,今年青海油田的氣田發生了4次降產。青海油田迅速響應,編制階段提產方案,制定75項提產舉措,大力推行精準維護,提升防砂、酸化等措施井次,氣田日產能由1615萬立方米恢復至1665萬立方米以上。
一切跟著產量走。青海油田精細組織天然氣生產運行工作。8月中旬,成立保供專班,編制保供方案,梳理下發5類54項責任清單,提前進入“搶產備戰”工作狀態。油田采取措施增產、老井穩產、新井提產、工程保產4項舉措,全力沖刺12月中下旬的1700萬立方米日峰值產量。
入冬前,青海油田對關鍵設備進行檢修維護,充分運用專項檢查、日常監督和數字化監控等手段,對場站、集輸管網等重點領域、重點場所,全面系統地排查治理安全隱患,為天然氣冬季安全平穩生產筑起防護墻。
青海油田加快重點井投產、新區試采建產進度,確保天然氣產量上得去、穩得住。定人、定責、定時排布增壓三期、小站降壓攜液等工程施工計劃,按期投運重點工程,最大程度發揮低壓井產能。
穩定的壓力、順暢的銷售環境是完成目標任務、達標峰值產量的重中之重。青海油田保持與國家管網油氣調控中心、西部管道、天然氣銷售及下游用戶的常態化溝通,結合外輸壓力及氣田產量情況,合理調整管網運行狀態,確保實現天然氣產銷最大化。
增產量:做優產能建設
從近5年建產實踐來看,青海油田天然氣年均建產5.2億立方米,年均億方產能投資低、內部收益率高,很好地發揮了產能建設對氣田開發效益的正向拉動。
在看到優勢的同時,青海油田也清醒地認識到,氣田目前已開發儲量占比高達92%以上,未動用儲量為低效小氣田的氣、超深致密氣和溶解氣,產能建設空間小、難度大。
青海油田按照效益“個頭”排兵布陣,抓好區塊部署、鉆井、調整、評價各個環節,建產進度同比提升23%,固井質量合格率同比提升6%,實現了進度、質量雙提升。截至11月底,青海油田今年建成天然氣產能3.56億立方米。
澀北氣田是青海油田天然氣冬季保供的主力軍。在產能建設過程中,澀北氣田以“完善次非層井網、水侵區整體部署、擴邊挖潛試驗”方式,建成產能3.32億立方米,投產95口井,平均單井日產氣1萬立方米以上。
青海油田多措并舉提升新井產量,截至11月底,投產新井101口,累計產量達1.12億立方米。
穩產量:做精綜合治理
“目前,氣田‘低壓、出砂、出水’矛盾突出,實施措施維護井比例由16%增至54%。”青海油田氣田開發處氣藏開發科科長孫勇說。
青海油田立足氣藏特征,優化區塊治理模式,不斷升級、改進主體工藝,通過提升措施維護井次,提高措施有效率,在治砂治水、控制遞減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編制三年治理規劃方案。2023年,青海油田按照“2256”治理思路,廠院聯合、因藏施策,一體化統籌2023—2025年措施作業、日常維護、動態監測等治理規劃,確保年措施增氣量達到13億立方米以上。今年1至11月,實施措施作業1212井次,有效率為86.5%。
優化結構,加大治砂力度。青海油田根據生產需求和氣藏特性,加大防砂、酸化作業工作量,減少調層作業工作量,進一步提升措施作業“成色”。編制出砂專項治理方案,首批壓裂防砂作業于今年2月3日開工。截至11月底,完成防砂作業300余井次,平均單井日增氣0.68萬立方米,有效率為94%。
精準維護,控制氣井“砂液面”。推行“網格化管理”精準維護,以氣井“砂液面”為控制目標,上線了積液預警與排采智能優化平臺,實現積液程度、液面高度識別智能化。日均實施氣舉、泡排等維護作業535井次,氣井自然遞減率保持穩定。(記者 暴海宏 通訊員 孫勇)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