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聞風 通訊員 熊壯)11月7日,華北油田負責的任丘、霸州等180萬平方米地熱供暖區域已啟動低溫供熱。同時,任丘市西部海藍城油田余熱供暖項目等將于近期收官,屆時華北油田累計建成投運地熱供暖面積將達到2190萬平方米。
為摸清地熱能資源“家底”,華北油田先后3次開展地熱資源評價修正工作,顯示可采資源量可支撐供暖面積約49億平方米,單井采水能力、采水溫度以及單井供暖能力均處于股份均值先進水平,地熱資源開發優勢明顯。
華北油田作為地熱能開發的先行者,地熱資源利用已有40多年歷史,先后在北京市、雄安新區、冀中等地區利用地熱資源進行了原油集輸伴熱、礦區居民供暖、花卉種養殖、余熱水發電等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國內首次成功實現了深層潛山中低溫地熱發電,最早建成了中國石油首座地熱能發電站,形成了具備華北特色的“等量同層回灌、取熱不耗水”地熱高效開發五項技術體系,為油田大規模開發利用地熱資源奠定了基礎。
華北油田充分運用潛山油藏溫度高的地質特點,逐步實施大規模的工藝優化和擴大油田生產余熱利用工程規模,在采出原油的同時,利用地熱資源積極開展站內外維溫、輸油伴熱等能源梯級利用,促進節能減排。目前,華北油田已經在采油一廠任南、雁翎、留北、同口、高陽等產油區塊應用該技術,年節約油氣當量1.4萬噸。2023年積極開發采油三廠王四站余熱資源,推進大王莊清潔替代項目,預計明年投運后可替代該站點70%的熱負荷,年減少天然氣消耗430萬立方米。
華北油田憑借互助共贏的油地關系、資源優勢與成熟的勘探技術,地熱供暖業務得到快速發展,已與雄安新區安新、北京通州等十多個地方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22年以來,累計開拓地熱供暖市場2700多萬平方米,初步形成產業化發展格局。近日,華北油田又獲得首都機場空港區與河西區域兩個百萬平方米級規模市場合作意向。
華北油田堅持以“市場引領、技術突破、產業集群”地熱業務發展方向,下一步將加快完善產業化集群,延長地熱開發利用產業鏈,推動“地熱+”業務發展,助推業務規模效益發展,推動地熱從產業化利用向工業化應用轉型升級。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