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擁有高質量發展的化工園區,成為跨越之路上的重要標志。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石化聯合會園區委)全國性調研統計,截至目前全國29個省份已發布認定的化工園區有630家,其中國家級化工園區(包括位于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保稅區、新區中的園中園)58家。
“盡管當前化工園區建設與發展水平進步明顯,但對比石化強國的標準、要求和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的任務,依然面臨不小差距和很大挑戰。園區規模和特色優勢還不夠顯著,園區綠色化和智慧化發展速度還不夠快,園區內部產業和鏈式發展水平還不夠高,園區發展的效率和效益水平還不夠好。”在10月25日召開的“2023中國化工園區論壇”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如是分析。
化工園區智慧化速度還不夠快
在工信部、應急部、石化聯合會等部門的共同推進下,近年來,我國智慧化工園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監管服務平臺不斷完善。
來自石化聯合會園區委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列入“智慧化工園區名錄”的園區已達40家,另有60家園區處于建設期;先后三批共計83項技術入選“智慧化工園區適用技術目錄”。列入“綠色化工園區名錄”的園區已達22家,另有9家園區處于建設期。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處長馬從越介紹,按年份來看,2016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別有2家、6家、4家、8家、6家、14家園區列入“智慧化工園區名錄”。其中,2023年數量最多,天津南港工業區、東營區化工產業園區、博興化工產業園、青島董家口經濟區化工園區、錫山經開區新材料產業園、江陰臨港化工園區、大連長興島(西中島)石化基地、武漢化學工業區、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醫化園區、青島新河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基地、廣饒化工產業園、江蘇淮安工業園區、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14家入選。
智慧化工園區的創建與試點示范是石化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內容和重點領域,化工園區的智慧化建設對于提升化工園區管理能力、本質安全水平以及運營效率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智能化風險管控平臺,作為智慧園區的核心,在園區安全、應急管理上效果顯著。近三年來,應急部、工信部等政府部門相繼出臺了《“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導則》等文件,將智慧平臺建設作為化工園區安全整治提升的重點工作之一。這些政策的出臺,極大推進了化工園區的智慧化進程。
在工信部的支持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自2016年開展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工作以來,全國已累計有200余家次化工園區先后提出智慧化工園區創建申請,共有98家成為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期單位。
“實踐證明,大多數開展智慧化建設的園區,如浙江嘉興港區、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等,都在整合信息化資源以及園區內資源配置、能效優化、安全生產管控、環境生態監測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在全行業的積極推進下,六部委《意見》與石化聯合會《指南》共同提出的‘2025年,形成50家左右智慧化工園區’目標,預計將提前完成。” 李壽生預測。
李壽生同時提醒,當前,我國化工園區綠色化和智慧化發展速度還不夠快。目前化工園區的綠色化和智慧化發展速度,與我國建設石化強國的要求還不匹配。目前全國有22家化工園區列入“綠色化工園區名錄”,40家化工園區列入“智慧化工園區名錄”,分別僅占全國化工園區總數的3.49%、6.35%。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在綠色化、智慧化建設上更需要加快腳步。目前已有的40家智慧化工園區中,東部地區占比90%,其中江蘇、山東兩省列入“智慧化工園區名錄”有26家,占比超65%。
此外,綠色化工園區的建設也同樣如此,在已公布的22家綠色化工園區名單中,東部沿海沿江化工園區占比91%,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化工園區的綠色化、智慧化建設速度還應再快一些,以滿足行業日益增長的綠色、安全、智能需求。”李壽生建議。
多省化工園區集聚效應顯現
通過高標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智慧化工園區逐漸成為石化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
在東北大連,松木島化工產業開發區正積極發揮優勢產業集聚效應,圍繞電子化學品、催化新材料、電池新材料、高分子新材料、醫藥中間體及原料藥五大核心產業,打造東北地區最具活力的精細化工產業基地。
在10月25日下午舉辦的2023中國化工園區論壇媒體發布會上,大連普灣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周坤透露,圍繞催化新材料、醫藥中間體、半導體新材料等多個細分領域已形成規模化產業集群,一批特色鮮明、行業領先的企業正脫穎而出。
中觸媒(688267.SH),2022年2月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尾氣脫硝催化技術國內領先,其成立的巴斯夫——中觸媒聯合實驗室,是巴斯夫亞太地區“國六汽車尾氣分子篩”唯一供應商;百傲化學(603360.SH),2017年2月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從事工業、民用系列殺菌劑及有機化工中間體的研發與生產,目前產能約占全球同類產品50%份額;恒坤新材料,半導體新材料及前驅體項目填補了國內半導體先進電子材料的空白,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意大利富樂馬,生產新型冠狀病毒特效藥瑞德西韋的關鍵中間體,獲批大連市創新藥物中間體工程研究中心。
依托泉港、泉惠兩大石化園區,泉州化工產業布局日益提速。
“泉州石化產業集群逐步成形成勢。以中化泉州石化、福建聯合石化、福建百宏等龍頭企業為引領,已初步形成‘油頭—化身—輕紡尾’產業鏈條,目前正在加快打造‘石化-紡織鞋服’兩萬億級產業鏈群。”2023中國化工園區論壇上,泉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景春表示。
在中國中化泉州基地,水、電、蒸汽、燃氣等均可實現一體化供應。據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張方透露,下一步,泉州基地將遵循產品高端化、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資源集約化、產業協同化的發展模式,實現現有煉化產業的轉型升級。
作為四川建設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的重要承載地,自貢市沿灘區擁有四川全省首批化工園區——川南新材料化工園區。在這里,以高性能氟材料為特色的新型化工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據自貢市沿灘區委副書記、沿灘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王紅軍介紹,沿灘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揮鹽化工、氟化工產業比較優勢,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積極發展有機氟新材料、氟硅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等特色先進產業。一方面,打造氟化工一體化產業鏈。依托已入駐的氟化工龍頭企業——中昊晨光,著力引進上游氯堿等基礎化工原料項目,下游氟化工新材料項目;另一方面,積極培育新能源材料產業集群,著力引進鋰電池正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領域的龍頭企業。依托凱盛太陽能項目,招引光伏組件及配套項目,協同打造光伏新能源產業集群。
“化工行業的安全、環保問題不僅僅是自己企業的問題,而是與周邊的企業,甚至是整個化工園區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面對這樣的挑戰,AICM呼吁所有的化工企業和園區攜手通力合作開展責任關懷的工作,以發展的眼光、前瞻性的理念共同致力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AICM理事會副主席、阿科瑪(紐交所證券代碼:ARKAY)大中華區總裁張瀟雨提醒。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