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新疆哈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一派豐收景象。金色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悠閑地散步;廣闊的麥田里,收割機正忙著搶收一年的收成;排成長龍的大貨車,將哈密瓜、土豆、紅辣椒等優質農產品運往全國各地;在巴里坤湖等景區,觀光游客熙熙攘攘……幸福的煙火氣,洋溢在這座塞外邊城的每個角落。
1996年起,中國石油累計選派18名掛職干部,投入上億元資金,實施59個重點項目,涵蓋教育醫療、民生工程、產業發展等領域,為巴里坤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石油力量”。
近日,記者走進巴里坤,探訪這座古城的新變化、新故事。
![]() |
巴里坤村民在由中國石油援建的谷豐種植專業合作社蔬菜種植基地搶收白菜。魯偉 攝 |
“牧民新村”寫新篇
10月15日,夜幕降臨,在巴里坤石人子鄉石人子村,一盞盞路燈準時亮起,將村里照得通明透亮。
村民馬永峰是廣場舞愛好者。她在微信群里吆喝了一聲,不一會兒,20多名舞友就聚集到新修的文化廣場上,跳起了“黑走馬”。“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家更注重娛樂健身。”歡快的音樂,飄逸的舞姿,快60歲的馬永峰顯得更年輕了。
2019年,石人子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村所屬的高家湖濕地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為了幫助村民端牢鄉村旅游“飯碗”,2022年,中國石油投資改造石人子村村容村貌,鋪設柏油路,架設新路燈,修建污水入戶管網,實施“廁所革命”,完善文化廣場設施,美化村民庭院,鄉村內外煥然一新。
“以前,村里全是土坯房,路都是土路。現在改造后,環境越來越好,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談起這些年的變化,馬永峰的喜悅溢于言表。
離石人子村不遠的大河鎮,巴里坤谷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工人們,正在對蔬菜進行包裝、脫水、加工。這些工人都是附近的農牧民。2010年,當地政府和中國石油聯手啟動“下山工程”,定點修建安居富民房,讓牧民們住上了“娛樂有電視,通信用電話,自來水進家,太陽能熱水器上屋頂,燒飯用上罐裝液化氣”的新房子。
為了讓農牧民住得下來、富得起來,大河鎮依托當地資源條件,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開展精品露地蔬菜種植,帶動農牧民蹚出了一條創業增收的新路子。
“他們把自家土地流轉給合作社,一畝土地每年能拿八九百元租金。合作社又聘用他們為蔬菜種植、加工,收入就更多了。”大河鎮副鎮長張龍說,隨著合作社不斷壯大,周邊越來越多的農牧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幸福指數直線上升。
在吐哈油田三塘湖油區的塘氣參1井,布爾克提拜·喬汗正在進行轉抽施工作業。他是巴里坤縣三塘湖鎮下澇壩鄉的村民,3年前入職新疆南石潤邦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成為一名修井工。
2019年,中國石油投資在三塘湖鎮岔哈泉村修建了牛圈湖綜合性扶貧就業市場。2021年8月,南石潤邦等企業入駐,主要承接吐哈油田的油井維修業務,吸納了附近鄉鎮160多名農牧民從事石油生產。南石潤邦人事主管田吉林告訴記者,在巴里坤縣,很多像布爾克提拜·喬汗一樣的農牧民,正轉變為產業工人,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征程上創造幸福生活……
“特色產業”強底氣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是幫助農牧民脫貧不返貧、持續增收致富的有效舉措。作為畜牧業大縣,巴里坤酸奶、奶酪等奶制品種類繁多,但大多出自手工作坊,尚未形成規模化生產。
2017年,經過考察論證、市場調研,中國石油援建了巴里坤大河奶酪加工廠,建成了年產80噸乳制品的自動化生產線、生產廠房及倉庫,填補了巴里坤縣乳制品加工的空白。2022年,為進一步提高產能,中國石油又投資改造奶酪加工廠封裝車間,帶動周邊300余戶奶驢、奶駝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產品遠銷國內外。
在巴里坤健坤牧業養殖場,上千頭膘肥體壯的多胎湖羊正在棚圈里享受新鮮牧草。“這些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肉質好得很!”飼養員胡安別克·圖爾合塔爾哈孜介紹道。
為助力當地牛羊肉養殖加工企業發展,2021年,中國石油投入資金,幫助巴里坤健坤牧業從國外引進優質肉牛330頭、湖羊1160只,并對相關養殖設施進行維護升級。
“這些牛羊的生長速度、出肉率都比本地牛羊好,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健坤牧業總經理李學剛說,這個項目帶動了當地50多家合作社及養殖大戶加入肉牛、肉羊養殖業,其推出的“蒲類草原”牌產品,也通過中國石油昆侖好客進入千家萬戶。
“云上會診”護健康
實現醫療服務同質化、高效化,是保障農牧民健康的有效措施;用數字化賦能基層衛生健康發展、提升鄉鎮衛生院醫生的診療水平,則是有效途徑。
10月4日,手術后的蔡雅云巧恢復良好。2個月前,她因左脛腓骨骨折,住進巴里坤奎蘇鎮中心衛生院。全科醫生杜增祿為她拍了X光片后,上傳至哈密醫療云平臺。10余分鐘后,遠程會診中心就為小姑娘制定了治療方案。
2021年9月,在“中國石油健康扶貧計劃”組織下,杜增祿和同事袁梅一行7人來到河北廊坊寶石花中心醫院,集中培訓3個月。“我重點學習的是心臟搭橋的術后護理和心梗治療。我們邊遠地區的醫護人員,平時很少使用到心電監護儀、輸液泵等。”袁梅告訴記者,通過培訓,她的醫療護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請進來”培訓的同時,更多的是“下基層”幫扶。近年來,中國石油組織寶石花醫療團隊對巴里坤開展義務巡診,累計選派各類專家20多人次,在各鄉鎮診療患者1000余人次。在中國石油的協調下,搭建起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人民醫院與尤邁慈善基金會醫療專家遠程會診平臺,邀請北京協和醫院的專家為各族群眾開展“線上會診”498例,有效解決了大病患者救治難等問題。當地醫生通過會診平臺提升了臨床救治能力,讓巴里坤的各族群眾有了更好的醫療保障。(記者 許忠 羅建東 通訊員 魯偉 趙媛)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