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在四川石化污水處理廠,忙碌了一夜的副班長陳東正在進行交班前的最后一次現場巡查。“最近生產裝置停工,總進口水質波動大。現場巡檢是第一道防線,一定要防止異常污水直接進入系統,環保工作千萬馬虎不得!”他向身邊新入職的大學生叮囑道。
今年是四川石化首次實現5年長周期安全平穩運行后的大檢修之年。9月15日起,各生產裝置陸續停工。污水處理廠提前完成關鍵設備設施檢修,就是為了能更好地啃下停工排水這塊“硬骨頭”。這座“雪山下的花園工廠”地處長江流域,周邊水系發達、人口密集。因此,自投產之時,四川石化便對環保工作有著近乎嚴苛的追求,堅持源頭管控、全過程減污降碳。
高度自動化的中央集中控制室內,工藝工程師孫江虎正在詳細地查看過去24小時的分析化驗數據。“生化系統碳氮磷平衡有偏差,提升加藥泵運行頻率。氣浮池指標波動,加強現場浮渣收集……”一道道生產指令通過高效的調度協同系統下達給現場操作員。
通過精細化的中間過程管控,四川石化在連續5年實現回用水率提升的同時,污染物排放總量不斷降低。這源于四川石化人在環境保護上堅持不懈的追求——他們將全廠范圍內的雨水收集起來,導入處理線中分類使用,僅這一項改進,每年就可回用雨水350余萬噸。他們利用現有設施改造反硝化脫氮系統,直接降低總氮排放量達50%。他們升級儀表控制系統,使污水全流程實現精準自動化控制……“保護好長江生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作為處在長江流域的煉化企業,我們責無旁貸。”四川石化安全環保處副處長王剛說。
華燈初上,四川石化依舊有一群人堅守崗位。氧化塘外排水分析儀表校準現場,儀表工程師關偉軍密切監督每周例行的儀表校準工作:“外排水質分析儀是水處理全流程的最后一雙‘眼睛’。這雙‘眼睛’可不能看不清!”
從第一股污水進入處理線,到最后一滴凈水實現外排,他們始終站在守護長江的第一線。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