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西部鉆探承鉆的深地塔科1井比設計方案提前5天安全高效鉆至6950米,單趟鉆井進尺、機械鉆速、井斜控制等均優于設計指標。
西部鉆探堅持科技創新,實施“技術+管理”雙輪驅動,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強化技術攻關,打造深地鉆探第一軍,實現深井超深井從“打得成”到“打得快、打得準”的跨越。
打通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西部鉆探年完成深井超深井和水平井數量居集團公司前列,現已成功鉆探8000米以深井17口。
今年,公司施工的8000米以深井達到14口。其中,承鉆深地塔科1井,標志著鉆探能力進入“萬米時代”。
近年來,準噶爾盆地南緣、塔里木盆地庫車山前、柴達木盆地阿爾金山等西部區域成為油氣資源的重要接替區,深井超深井成為勘探開發主戰場。深部地層復雜多變、壓力系統規律性差等技術難題給深井超深井安全鉆井帶來巨大挑戰。
2019年,西部鉆探建立了涵蓋工程技術、地質研究、儲層改造、固井、鉆井液、試油測試業務的“兩院四中心”創新平臺,打通了“產學研用”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加強地質工程一體化深度融合,擴大了XZ系列技術庫。近5年,公司累計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97項,形成24項技術利器、25項優勢特色技術和11項綜合配套技術,31項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公司牢固樹立“成就甲方才能成就自己”的服務理念和“不做唯一,就做第一”的競爭理念,以深層勘探開發前沿技術需求為導向,創新探索“甲乙方聯合設計實施、全產業鏈一體化協同、科學化智能化發展”管理模式,科學精準融合地質工程、鉆井工程、完井改造3大技術體系,實現井筒全生命周期管理,為高效勘探、效益開發提供一攬子技術服務保障方案。
通過深化地質工程與多專業一體化管理,公司先后打成輪探1井、高探1井等一批功勛井、千噸井,協同落實瑪湖、富滿等多個億噸級區塊,助力斬獲集團公司油氣勘探特等獎4個、一等獎5個。
打造全產業鏈技術新優勢
“目前,我們已完成超過50%的進尺任務,但對于超深井來說,‘一深萬難’,還有90%的技術難題亟待解決。8月23日,深地塔科1井正式向三開次鉆進。”西部鉆探企業首席技術專家萬云祥說。
公司加大超深、超高壓、高溫等極限難題專項攻關,培育PDC+PowerV、XZ-AVDS自動垂直鉆井等防斜打快技術,自主研發了油基鉆井液、抗高溫高密度鉆井液和水泥漿體系以及窄密度窗口精細控壓鉆完井技術等技術利器,保障超深儲層卡得準、復雜地層打得成、難動用儲量采得出。
圍繞萬米特深層技術難題,西部鉆探瞄準8項技術難點,按照關鍵核心攻關、技術集成配套、試驗推廣應用3個層次,專班推進6個方面20項課題研究,打造全產業鏈技術優勢,以“點”的突破帶動全面開花。
公司以“探月工程”標準打好深井超深井,聚焦抗高溫鉆井液技術難題,創造性引入超分子化學理論,形成XZ超深井抗高溫高密度油基鉆井液體系,最高抗溫達260攝氏度。為解決萬米深地工程試油測試裝備和技術難題,公司歷時兩年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套175兆帕超高壓地面測試裝備,填補了國內外空白,該裝備在沙灣1井被成功應用。
公司聯合油田打造“地質評價+鉆頭選型+工具配套+參數強化”一體化提速模式,推廣應用“一趟鉆”工程、MSE鉆井參數優化系統等特色技術,讓復雜地層鉆井跑出“加速度”。在塔里木盆地,公司采用PoverV+大扭矩螺桿、螺桿+混合鉆頭等鉆井技術,承鉆的ManS72-H4井創滿深區塊8000米以深井最快完井周期紀錄。公司承鉆柴達木盆地首口超深極端高溫基巖大斜度井——昆2-X1井,刷新了青海油田超深超高溫井定向工具入井時長紀錄。
搭建全覆蓋數智高速路
“我們自主研發的井場數據中心系統,可在全井場范圍內實現無線通信,做到前線后方信息直達。”9月12日,在深地塔科1井施工現場,西部鉆探軟件研發中心管理人員孜克如拉·艾尼瓦爾說。該中心建有信息化設備集成系統,可將現場生產數據整合并呈現在現場數據中心決策室。同時,能夠將前線數據傳輸至后方EISC遠程技術支撐平臺,實現鉆井、設備參數實時在線監測,實現現場多專業協同辦公、專家遠程決策指揮。
2018年,公司啟動EISC建設,逐步建成兩級“1+14”EISC運行機構,鋪就“井場一張網”信息傳輸高速公路,組建多專業協同技術專家團隊,通過“工程技術數據湖+EISC應用系統”在線管控重點井現場作業,較單人巡井駐井管控效率提升了4倍,復雜響應處置效率提升了6倍以上。今年,EISC日均管控各類重點井107口,共規避井下風險531井次,地層壓力預測符合率、工程風險提示準確率等均超過96.3%。
公司加快推進遠程壓裂系統升級,全面推進“雪豹”一鍵壓裂系統二期建設,自主開發涵蓋生產、經營全流程的信息化系統46套,95萬余條數據變為“數字資產”;打造國內首支數智化壓裂隊伍,改變了壓裂作業模式。(記者 馬宏旭 通訊員 蔡鵬元)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