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打好勘探開發進攻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系列報道 天然氣篇 書寫大“氣”磅礴的壯麗詩篇

作者: 2023年07月26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編者按: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5年來,中國石油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油、氣、新能源和工程技術方

  編者按: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5年來,中國石油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油、氣、新能源和工程技術方面付出艱辛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中國石油報特別推出“打好勘探開發進攻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系列報道,展示中國石油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勇當能源保供“頂梁柱”的生產實踐,并邀請行業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未來如何更高水平履行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使命任務。今日刊發“天然氣篇”,敬請關注。

圖為塔里木油田西氣東輸第一站。截至目前,這個站已累計將超3300億立方米天然氣輸送到東部地區,造福百姓4億多人。王成凱 攝

  中國石油天然氣產量連續5年在千億立方米基礎上呈現高位增長。2022年達到1455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5.6%,在全國天然氣總產量中占比達66.8%。5年來,中國石油用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優化我國能源結構、建設美麗中國增添幸福“底氣”。

  大“氣”磅礴的綠色曲線引人矚目。5年來,中國石油天然氣業務發展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為己任,立足長慶、西南、塔里木、青海等氣區,突出上產、保供、提質、創效,在助力國民經濟發展和保障民生需求的同時,對集團公司業績貢獻值逐年攀升。

  量有驚喜——2022年,中國石油的天然氣產量比5年前增加近361億立方米,折合為油當量后,相當于5年時間再造一個大油氣田。在國內原油產量、國內天然氣產量當量、海外油氣權益產量當量“三個一億噸”格局中,天然氣的1億噸產量當量為中國石油油氣產量當量逐年穩步攀升、端牢端穩端好能源飯碗作出積極貢獻。

  質有飛躍——天然氣在油氣產量當量中占比由2018年的46.3%上升到2022年的52.5%,5年間提升了6.2個百分點。自2020年天然氣產量當量首超原油后,其“半壁江山”地位進一步凸顯,引領中國石油綠色低碳轉型步履鏗鏘。

  厚實的資源家底堅定了保供的信心。2022年至2023年采暖季,中國石油累計向市場供應天然氣量占全國供氣量的64%,國內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超6%,最高日供氣量達8.4億立方米,再創歷史新高,為冬季安全平穩供氣、百姓溫暖過冬提供了堅實保障。

  新時代新征程。2021年初,中國石油進一步豐富完善形成了“創新、資源、市場、國際化、綠色低碳”五大戰略體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的信念更加堅定,為天然氣業務進一步加快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立足實際,通過科技創新不斷釋放“綠色”紅利。5年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科技創新為天然氣業務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科技進步在新井上產、老井穩產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5年來,中國石油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堅定推進高效勘探、老氣田穩產、新區效益建產、低成本發展等專項行動,推進理論技術攻關與開發先導試驗,強化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勘探開發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作為典型的低滲、低壓、低豐度油氣田,20世紀90年代,長慶油田產氣區單井日均產氣不到1萬立方米,僅為國內中、高產氣田的幾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在這樣的不利條件下,長慶油田把增儲上產的重心放在科技創新上,不斷推動油氣資源發現,加速可采儲量轉化。繼2010年長慶油田天然氣產量突破200億立方米后,又先后建成國內首個300億、400億、500億立方米大氣區,連續12年保持我國最大產氣區地位。

  ——常非并舉,天然氣“糧倉”不斷壯大。面對氣田開發中存在的資源品質差、滲透低、埋藏深等制約因素,作為中國石油“穩油增氣”最現實的接替資源,在確保常規油氣資源高效勘探開發的同時,搶抓非常規油氣資源的發展新機遇,既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需要,又是開發我國油氣資源稟賦的必然選擇。

  作為非常規油氣的代表,頁巖氣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助力我國實現從常規氣向非常規氣的跨越式發展。特別是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中國石油新增天然氣產量的30%為頁巖氣,頁巖氣已經成為集團公司油氣增儲上產的重要力量。

  ——與時俱進,更經濟更有效益地提供天然氣“糧食”。當前,以保障能源供應為主要出發點的傳統能源安全觀,逐漸向涵蓋能源供應、經濟競爭力和環境質量三大要素的“綜合能源安全觀”方向發展。

  從經濟競爭力的角度來看,能源供應成本直接影響著經濟運行成本。這也就要求我們,不但要端穩能源的飯碗,而且要更經濟更有效益地提供能源“糧食”。

  聚焦天然氣“糧食”,近年來,中國石油持續深化效益建產專項行動,推廣大井叢、工廠化建產模式,推進效益建產示范工程,經濟有效地提供天然氣“糧食”。努力讓生產出的每一立方米氣都有效益,已成為全員的共識。

  5年的發展積蓄了破浪前行的力量。錨定新的發展目標,中國石油將繼續以5大戰略為抓手,接續奮斗,力爭在天然氣業務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再創佳績。 (高屾)

  專家觀點

  聚焦深層非常規領域打造天然氣新增長極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開發部署首席技術專家 李熙喆

  今年距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重要指示批示已整整5年。5年來,中國石油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持續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及增儲上產力度,全力做好天然氣勘探開發工作,突出重點、常抓不懈,推動國內天然氣增儲上產見實效、見長效。

  理論創新和技術突破是實現天然氣提速發展的關鍵。中國石油把科技創新擺在公司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創新作為第一戰略,著力強化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攻關和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為建設原創技術策源地奠定堅實基礎。科技創新助力勘探開發進入納米級頁巖系統、萬米級特深層“油氣禁區”,開辟了油氣勘探戰略新領域。中國石油在非常規、深層超深層特深層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等領域取得一批重要的基礎理論創新和技術突破,已形成深層超深層常規氣、致密砂巖氣、3500米以淺海相頁巖氣、中高階煤層氣等多領域勘探開發配套技術系列。全力以赴當好能源保供“頂梁柱”,中國石油牢牢把握天然氣生產主動權,產量連續5年超計劃運行,有望提前2年實現“油氣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的既定產量目標。

  當前,隨著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程度不斷加深和資源品位逐步下降,持續增儲上產的難度越來越大。我國深層超深層和非常規天然氣資源潛力大、勘探開發程度低,是未來加大勘探開發力度的主攻方向和天然氣增儲上產新的增長極。

  天然氣勘探要繼續圍繞鄂爾多斯、四川、塔里木三大盆地,突出風險勘探和高效勘探,加強基礎研究,發揮風險勘探引領作用,積極開辟增儲新戰場;同時,聚焦重點增儲區帶和非常規領域,加強集中評價,筑牢增儲基礎。

  天然氣開發要在夯實老氣田穩產“壓艙石”和當好新氣田上產“排頭兵”上持續發力。在老氣田,要實施“控制遞減率、提高采收率、滾動勘探開發”三大工程,夯實老氣田穩產基礎;在新氣田,要強化評價和前期準備,全面推進勘探開發一體化、地質工程一體化、地面地下一體化、技術經濟一體化,抓住“技術進步提單產、管理創新提效率”兩條主線,加快天然氣上產。

  能源保障和安全是“國之大者”。中國石油堅定不移地將習近平總書記“在確保國家能源安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上再立新功、再創佳績”的重要指示精神作為使命任務。下一步,將繼續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業務主導,聚焦戰略需求,突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突出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要立足天然氣增儲上產重點領域,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進一步深化超深超高壓天然氣勘探開發的理論和技術研究、特深井自動化鉆井裝備、工具、材料及技術體系的自主研發,強化深層頁巖氣與常壓頁巖氣“甜點”富集規律研究和工程技術集成攻關,加強深層煤巖氣勘探開發理論技術和配套工程技術體系攻關等。著力突破深層超深層天然氣、深層頁巖氣、深層煤巖氣勘探開發和工程技術瓶頸,加快推動深層、非常規資源逐步走向天然氣舞臺中央。

  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如何突圍提速

  西安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教授 袁士寶

  天然氣具有高效、安全、清潔、低碳等優勢,在全球凈零排放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天然氣工業大發展的基礎是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要成為產氣大國,豐富的可采儲量是根本。我國天然氣資源豐富且探明率低,具備更快發展天然氣的資源優勢。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和開發的頁巖氣均為腐泥型頁巖氣。鄂爾多斯盆地目前開發的是非常規致密氣,還沒有腐泥型頁巖氣大發現,開辟鄂爾多斯盆地煤系泥頁巖氣勘探新領域有望得到大發現。

  鄂爾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庫車坳陷、四川盆地、鶯瓊盆地都是盛產煤層氣的大氣區,都屬于有隱伏煤系廣布的盆地或地區。目前,還有幾個隱伏煤系廣布的潛在大氣區有望被攻克,分別位于準噶爾盆地南部、柴達木盆地中部和東海盆地東部。

  專家預測,中國石油“十四五”期間探明非常規油氣儲量將占總探明儲量的70%左右,新建油氣產能將占總新建產能的50%以上。非常規天然氣產量占比將由30%增長至50%。

  我國非常規天然氣開發難度不容忽視。一是陸相頁巖的巖性多樣,關系到開發效果的巖石性質變化快、差距大,導致這種被稱為“甜點”的富集區定量描述和評價困難。建議進一步強化頁巖氣成藏理論研究,建立有中國地質特色的頁巖氣地質理論體系。二是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起步晚,在鉆井地質導向和立體高效開發等關鍵技術工藝上還存在一定差距。鉆井過程中用于精細導向的工具研發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提高鉆井成功率、縮短鉆井時間成為迫切需求。鉆井完成后的壓裂改造技術還需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在“井工廠”模式下,儲層改造優化和大幅度提高單井產量成為迫切需要。三是非常規天然氣控制遞減率的合理開發參數選擇和提高采收率技術還有待突破,需開展舉升工藝優化、二氧化碳吞吐等先導性試驗,盡可能地提高采收率。

  只有在技術和管理模式上有長足的進步,成本問題才會得到解決。目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是以勘探開發一體化和地質工程一體化為主要內容的“一體化”管理模式,“接力式”勘探開發模式需要有所突破。

  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具有初期投入高、技術要求高、地質風險高、綜合成本高、投資回收期長的特點。同時,我國非常規天然氣有利區地質條件復雜、工程挑戰巨大。非常規天然氣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建議繼續從政策方面給予扶持,實施補貼政策,完善稅收激勵政策,鼓勵和支持各類社會主體積極參與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的勘探開發,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企業實踐

  長慶油田:高質量建成第一大產氣區

  截至7月19日,長慶油田今年累計生產天然氣296.6億立方米,同比增加10.8億立方米;累計生產輕烴22.54萬噸,上半年實現產量“硬過半”。

  2018年,長慶油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時將5000萬噸穩產目標調整為二次加快發展。

  作為國內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基地,長慶油田天然氣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近1/4。多年來,長慶油田持續加強自主創新,不斷挑戰致密氣效益開發極限,依靠資源優勢的積累、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低成本模式的創新,以平均每年凈增長超20億立方米的速度推動天然氣上產,在“三低”油氣田上建成中國第一大產氣區,連續12年保持我國天然氣生產增量的領先地位,創造了國內氣田產量增長最快紀錄。如今,源源不斷的長慶天然氣穿山越嶺奔赴神州大地,輸往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地區的40多個大中城市,為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長慶油田將“134工作路徑”上升為“134發展方略”,圍繞建設世界一流大油氣田的新目標,向著基業長青的百年長慶不斷邁進。長慶油田堅持“上一個保供期的結束就是下一個保供期的開始”。今年,提前5個月“熱身”備戰,緊抓夏季建產黃金季,推進效益建產工程,實施產能建設“71011”節點任務管理,以月度投產計劃為中心倒排“鉆試投計劃”,截至目前已累計完鉆1930口井、投產483口井。扎實推進老氣田“壓艙石”工程,統籌安排調峰井提產、產水井排采、低效井挖潛等措施,提前做好調峰井關井恢復、低產井措施治理等工作。(通訊員 楊潔 郭杜凱)

  塔里木油田:全力提升天然氣保供能力

  7月20日,塔里木油田12口今冬明春天然氣重點保供井正加快向地下深處挺進,確保早日加入冬供大軍。塔里木油田搶先抓早、超前謀劃天然氣冬季保供工作,主動打好新一輪天然氣冬季保供戰。

  近年來,塔里木油田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平穩供氣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挑戰超深、超高溫、超高壓等世界級勘探開發難題,全力提升天然氣保供能力。2022年,塔里木油田全年油氣產量當量達到3310萬噸,連續6年超百萬噸增長,創歷史新高,其中天然氣產量達323億立方米。

  塔里木油田堅決扛起西氣東輸主力氣源地的職責使命,大力提升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多措并舉增產保供,落實了克拉-克深、博孜-大北兩個萬億立方米大氣區,為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夯實了基礎。截至目前,塔里木油田已累計向西氣東輸管網供氣超3300億立方米,惠及北京、上海等15個省區市4億多居民,促進了我國東部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的能源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保效益。去冬今春冬供期,該油田創產氣量、供氣量、西氣東輸上載量三個歷史新高。

  在全力保障西氣東輸的同時,塔里木油田加快推進“西氣西用”,推動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建設。已建成3040公里南疆利民管網,累計向南疆五地州供氣超520億立方米,惠及南疆42個縣市、46個農牧團場的800萬各族群眾。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已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產業壯大、居民就業和民生改善的“血脈”。

  當前,塔里木油田擂動博孜-大北100億立方米上產戰鼓,吹響克拉-克深150億立方米穩產號角,站好崗、供好氣,大力提升油氣生產能力,以更大、更足的“底氣”端穩端牢能源飯碗。(記者 王成凱 通訊員 張晨)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