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7月,中國石油上游業務捷報頻傳——今年上半年,長慶油田原油產量達1286.2萬噸,同比增加6.77萬噸,生產經營指標“全線飄紅”;新疆油田全力推進老區“壓艙石工程”,老區新建原油產能71.67萬噸,老油藏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和國內最大油氣生產供應企業,中國石油迅速響應,堅決打好打贏勘探開發進攻戰,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成效顯著。
這5年,中國石油發揮能源保供“頂梁柱”作用,2022年原油產量較2018年增加567.1萬噸,國內原油產量占全國原油總產量的“半壁江山”,并連續25年保持國內原油1億噸以上效益穩產,實現了難得的“穩”,為我國原油產量重返2億噸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石油突出風險勘探與甩開勘探,相繼在準噶爾盆地阜康凹陷、巴彥-河套盆地興隆構造帶等地區取得重要勘探突破,發現儲量規模超10億噸的慶城大油田,落實富滿油田10億噸級超深大油氣區,資源“家底”愈發厚實。
中國石油著力強化基礎研究,形成了超深海相碳酸鹽巖斷控油氣富集理論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勘探開發理論,建立了頁巖油富集成藏關鍵指標體系,在油氣混相機理研究等前沿領域取得新進展,不斷突破傳統找油“禁區”。
近年來,我國油氣資源也發生著深刻變化:隨著勘探開發程度不斷加深,我國資源劣質化加劇,新增儲量品位逐年變差,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中國石油深刻認識油氣勘探開發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客觀分析油氣勘探開發潛力和面臨的挑戰,多維部署“廣積糧”,讓豐實能源“糧倉”更有底氣。
精耕老油田,創造新效益。東部老油田歷經幾十年開采,面臨著資源品位降低、儲量接替矛盾突出、油井產量下降、綜合含水率上升等一系列難題。2022年,中國石油啟動“壓艙石工程”,創建老油田開發調整新模式,對老油田長期效益開發起到示范引領作用。作為東部老油田的代表,大慶油田持續攻關三次采油技術,引領世界油氣行業提高采收率技術的發展,三次采油產量累計突破3億噸,助力百年油田建設。
攻堅非常規,“領跑”新賽道。近年來,我國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取得戰略性突破,非常規資源將成為我國未來能源領域的重要接替。中國石油持續完善非常規油氣理論體系,不斷升級工程技術裝備,非常規資源開發成績矚目:長慶油田建成我國首個百萬噸整裝頁巖油開發示范區,大慶古龍陸相頁巖油、新疆吉木薩爾頁巖油相繼進入大眾視野,助推我國油氣增儲上產邁上新臺階。
拓展超深層,開辟新空間。數據顯示,我國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占全國油氣資源總量的34%,其中83%的深地油氣仍有待探明開發。向地球深部進軍,成為石油戰線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今年5月,我國首口萬米科探井在塔里木盆地鳴笛開鉆,目標深度直指1.11萬米,推動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向深地推進。
從東部到西部,從老區到新區,中國石油多措并舉“打好糧”,不斷開拓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在生產現場,CCUS全產業鏈技術體系日臻完善,鉆井、壓裂等作業“電代油”項目持續推進,綠色生產再提速。
在“云端”,勘探開發夢想云平臺4.0讓60余年勘探開發數據實現共享應用,賦能油氣行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數智中國石油”建設再發力。
在觀念上,堅持規模和效益建產雙輪驅動,努力讓生產出的每一噸油、每一立方米氣都有效益,已成為全員共識。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中國石油將進一步穩固能源保供“壓艙石”,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石油力量。(余果林)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