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峰 通訊員 吳天江 劉云龍)截至7月7日,長慶油田聚合物微球調驅技術規模推廣應用以來,已累計實施超2萬井次。微球調驅技術助推油田自然遞減率由13.4%下降到11.2%,含水上升率保持在1.3%左右,實施效果明顯。
近年來,長慶油田針對鄂爾多斯盆地低滲透油藏儲層致密、非均質性強等因素導致的水驅效果不佳等問題,自主研發了系列納米聚合物微球核心產品,并定型了“小粒徑、低濃度、長周期、集中注入”工藝模式,滿足了地下微孔細喉儲層需求,為低滲透油田降低遞減率和提高采收率開辟了新的技術路徑。2017年規模應用以來,這項技術在長慶油田各個主力油區得到應用,所實施區域年均自然遞減率下降2個百分點以上,含水上升率下降0.9%,采收率提高3個至5個百分點。
同時,長慶油田科研人員圍繞機理研究、工藝優化、技術配套及成果轉化等方面持續提升完善,系統開展室內實驗,進一步深化調驅機理認識,精細刻畫堵水調驅技術界限,豐富完善技術體系。通過試驗微球調驅與注水技術策略優化相結合,協同提升水驅開發效果,加快納米聚合物微球系列產品升級換代步伐,持續完善低滲透油田改善水驅技術系列。
長慶油田聚合物微球調驅技術歷經多年攻關,已形成集機理深化、產品研發、工藝創新、數智配套于一體的技術體系,在注水開發油藏全面應用。目前,聚合物微球調驅技術已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7件。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