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敬瀟 通訊員 林學春 劉海富)大港油田圍繞老井穩產工程,靶向施策制定措施方案,開展老井治理,推動停產井復產、低產井增產。截至7月8日,老井穩產工程階段增油1.52萬噸。
大港油田已開發近60年,整體進入“雙高”開發階段,加之屬于典型的復雜斷塊油田,注采矛盾日益凸顯,資源深層化、劣質化趨勢不斷加劇,穩產上產面臨巨大挑戰。為持續提升老井開發水平,大港油田從今年年初開始實施老井穩產工程。
針對老井穩產難題,大港油田組建專家領銜掛帥的技術團隊下沉到作業區“坐診”,逐口井“把脈問診”。按照“井井有價值、口口不放棄”的原則,結合精細油藏描述、單砂體刻畫、動態監測成果,重新認識平面、剖面剩余油分布規律,優選潛力層、潛力井、潛力井組,開展油層復查技術攻關,制定復產增產方案,量身開出單井補層、解堵、卡堵水等“良方”,依托現有成熟工藝和新技術科學“診治”,確保見油見效。
低阻油層潛力復查技術助增油。技術人員分析低阻油層成因,開展低阻油層測井、錄井敏感參數數據分析、儲層流體賦存狀態及流動相態研究,形成以測井地質學為基礎的構造、油藏、測井、錄井四位一體的低阻油層潛力復查技術。大港油田采用這項技術,為板42-10L、板831-67等3口老井補層,初期均獲得單井日產油超20噸的高產量,累計增油超3000噸。
評價新標準挖出水淹層增油潛力。技術人員通過測井曲線特征分析、儲層參數定量計算、含水飽和度與油水相對滲透率及與產水率關系研究,結合油藏動態變化規律,建立了針對注水區塊、注聚區塊的水淹層潛力定量評價標準。技術人員在港西油田注水、注聚區塊水淹層開展潛力復查193口井,實施措施19口井,累計增油達5526噸。
含油性再認識引領復雜巖性儲層取得新突破。技術人員通過強化構造斷裂模式與裂縫型儲層發育及含油性規律研究、儲層含油潛力綜合評價技術研究、儲層裂縫與地層污染深度定量關系研究、射孔技術配套及油井產能關系研究,實現了復雜巖性儲層含油性再認識的新突破。基于這些新認識,大港油田在小集、棗園油田低滲透開發區塊7口井開展措施調整,初期日增油45噸,累計增油2486噸。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