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譚曄 特約記者 段國東 袁楓)截至6月2日,東方物探公司青海物探處承擔的柴達木盆地首個重點三維地震勘探項目——鄂博梁Ⅰ號-翼東三維項目翼東區塊高效收官。
柴達木盆地是我國海拔最高的盆地,油氣勘探區域大多位于沙漠、山地、戈壁等無人區。青海物探處切實履行找油找氣職責,按照青海油田公司勘探部署,始終奮戰在高原勘探最前沿,在高原缺氧的惡劣環境中探尋大場面,尋求大突破。
鄂博梁Ⅰ號-翼東三維項目翼東區塊工區環境復雜,大風天氣、環境噪聲及諸多障礙物,對地震采集作業影響極大。承擔項目施工任務的青海物探處科學組織,精細踏勘,采取“避大讓小”“錯峰施工”等原則安排各工序生產,力爭在提高采集效率的同時,提升采集質量。針對工區中部高大堿梁阻隔、信號盲區多等困難,作業隊伍充分發揮電臺通信優勢,建立三級作業通信網絡,有效解決了作業無信號的問題。
作業隊伍優化施工模式,采用“343”分組模式化施工,實現障礙物區可控震源靈活布設,為全面提升可控震源作業效率提供了保障。翼東區塊僅用21天高效完成10.35萬炮的采集工作量,平均日效4932炮,創造了柴達木盆地三維地震采集項目平均日效新紀錄。
青海物探處始終堅持用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方法解決技術難題。建立“一項目、一試驗、一優選”工作模式,由點及線至面開展系統試驗,選取最佳采集參數和最優技術方案,為采集優質資料夯實基礎;針對不同地區地質特點,分類制定各區帶物探技術應用策略,形成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的有形化技術成果。
針對盆地三大含油氣系統,圍繞英雄嶺碳酸鹽巖、阿爾金山前基巖、柴西碎屑巖、三湖砂巖生物氣“四大領域”,青海物探處科技人員潛心研究,持續攻關,形成以英雄嶺復雜山地三維地震技術為代表的4項特色物探技術系列,為青海油田公司增儲上產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