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云普 通訊員 王瑩瑩)大慶朝陽溝油田深化創新驅動,把握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開展多種驅油技術攻關,同時應用水驅、氣驅、微生物驅等多種開發方式,以技術創新推動生產,實現增油提效。截至5月29日,朝陽溝油田原油產量超計劃運行,為大慶油田原油穩產貢獻力量。
朝陽溝油田是大慶外圍“三低”油田的典型區塊,滲透率低、地層壓力低、儲量豐度低,開采難度大、分布零散,缺乏有效的增產手段,單井產量低。大慶油田按照新區“提精度、提效率、拓潛力”、老區“控遞減、控含水、挖潛力”的總體思路,指導老油田開發調整和新區開發建設,推進油氣開發,控制老井遞減。
精準注水調整,提高單井產能。面對綜合含水率和自然遞減率不斷上升的問題,朝陽溝油田將精準注水調整作為油田開發的基礎,對主要開發區塊精挑細選,開辟精準注水調整開發示范“試驗田”——朝5-朝5北示范區,實施以“細分注水、深度調剖”為主的精準注水調整,配合開展油井對應精準挖潛。目前,朝5-朝5北示范區獲得階段性成效,有效提高了單井產能,日均產油量上升至233噸,自然遞減率、綜合遞減率得到有效控制。
實施微生物吞吐技術降水增油。微生物菌可以對巖石孔道進行清掃,疏通孔道、提高滲透率,起到提高油井產能的作用。技術人員持續攻關,將微生物吞吐技術投入現場應用后,不僅為解堵上產發揮了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降低含水率的作用,特別是針對含水率在40%至60%的中度含水油井,降水增油效果尤為明顯。截至目前,微生物吞吐技術已增油2.03萬噸。
減氧空氣驅技術增油效果顯著。為解決單一注水方式難以補充地層能量、油井產量遞減快的問題,朝陽溝油田以控制遞減率和含水上升率為目標,在朝50翼區塊優選試驗井組進行減氧空氣驅現場試驗。截至目前,試驗井組平均單井日注氣量達8100立方米,累計注氣量達451萬立方米,井組日增油6.2噸,含水率下降1%。“減氧空氣驅具有氣源獲取簡單、成本低、安全環保的特點。通過技術手段減少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使氮氣含量達到90%以上后注入地下,可有效補充地層能量,提高油井采收率。”大慶油田采油十廠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單廣昊說。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