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點
——來自2023石化產業發展大會的聲音
4月10~12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北京召開2023石化產業發展大會。與會的政府部門領導、企業家、行業專家等圍繞全行業高質量發展,從不同角度發表了各自見解。記者歸納起來,共有三大重點。
重點一:必須實現綠色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表示,綠色低碳是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也是企業肩負的社會責任,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方面石化行業自身承擔著碳減排的重任,另一方面石化行業又是碳捕捉碳利用的主力軍,借助先進的化工技術可以協助其他行業實現減碳目標。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中科院院士謝在庫表示,中石化把氫能作為推進企業能源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積極推進綠氫煉化實施方案。截至2022年底,公司新能源業務節約標煤395萬噸、減碳超過1000萬噸,其中加氫站規模和在建綠氫示范項目規模世界領先,累積建成加氫站近百座、氫提純及充裝設施總能力達到1.65萬噸/年、風光裝機規模852兆瓦、地熱供暖制冷能力8162萬平方米。正在建設的新疆庫車和內蒙古鄂爾多斯2個綠氫示范項目,合計綠氫規模達5萬噸/年。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俞進表示,中國海油聚焦于提升綠色低碳能源供應安全水平、加快推動能源綠色轉型、持續創新能源體制機制、開創綠色國際合作新局面。在多樣低碳技術應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積極推動生產方式變革、優化產品結構、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提升清潔用能規模。在做好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的同時,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構建海陸融合的綠色低碳循環能源供給體系。
重點二:必須具備創新能力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李云鵬表示,石化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石化聯合會將進一步協助政府、支持企業,聚焦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節能減碳、綠色制造、數字工程等重點領域,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支撐行業高端綠色發展;推廣一批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裝備,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合力攻克一批顛覆性、制高點技術,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不斷提升全產業鏈發展水平。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楊繼鋼介紹了石油化工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方向,包括拓展和深化催化反應、催化過程、催化材料和催化劑的研究和應用;拓展和深化煉油加氫技術、催化裂化技術、重整和芳烴技術;拓展和優化原料多元化烯烴技術,主要是有機單體技術;拓展和開發特種有機單體高效綠色新工藝;構建和開發聚烯烴、功能高分子合成新路線新工藝新技術;拓展和開發反應器、塔器、結晶、吸附等化工單元設備及內構件;提升化學工程水平,提升化工過程控制技術。
他同時提到,在開發新材料、新應用技術時,一是要深化和擴展應用基礎研究,全面提升通用材料催化劑及合成工藝技術,提高和穩定力學性能、熱學性能、加工性能和綜合使用性能;二要重視和加強特殊材料合成技術,開發以功能目標為導向的材料設計,控制組成、序列、立構、拓樸結構和官能化技術;三要持續進行催化劑和催化體系研究,特別要重視茂金屬和非茂配位聚合催化劑的新功能、新特性和高效能的開發。
萬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增太表示,萬華化學一直瞄準高端化工新材料,將技術創新作為第一核心競爭力來培育,開發出一批世界領先和世界一流技術,在許多國家急需的關鍵材料領域實現了自主可控,逐步從跟隨型創新向引領型創新轉型。目前公司擁有全球首創技術11項、發明專利4800多項。
他還提到,企業的創新需要厚厚的雪、長長的坡。所謂厚厚的雪就是需要足夠的利潤空間來支持系統的技術創新、工程和產業集成以及全球商務品牌的開發;所謂長長的坡就是產品周期足夠長,下游應用領域足夠廣泛和多元化,讓團隊有足夠時間來試錯和成長。
重點三:必須完成數字化轉型
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委員、石化業聯合會智能制造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蔣白樺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可促進傳統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轉型,化解當前石化行業的痛點,重塑行業競爭力。企業要轉變傳統觀念,積極擁抱互聯網,將數字化轉型融入企業的業務發展戰略,通過內聚外聯、規模創新,邁向扁平化、平臺化、生態化,產業格局也要從產業生態鏈向產業平臺生態網絡進化。同時,利用新一代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賦能各業務環節,提高石化企業的生產效率、安全性、可持續性。
北京世紀隆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平介紹說,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統(IPC)是一套專門為石化行業定制的生產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統,其目的就是要確保石化生產環節平穩高效運行。它顛覆了傳統控制系統單一操作的模式,針對大型石化裝置存在多層次、高維度、強非線性、強耦合性等控制難題,采用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結合多年來積累的豐富的行業經驗,統籌設計,實現了全局化、一體化管控,以系統思維解決了大型石化裝置運行中所有的控制難點痛點,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智能化控制,相當于給復雜的石化裝置安裝一個超強的智慧大腦。
陳平舉例說,中國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今年初投產。其中360萬噸/年蠟油催化裂化裝置、120萬噸/年乙烯等4套最核心的關鍵裝置全部采用了IPC,使這個原油加工能力2000萬噸/年的“大塊頭”從一誕生就擁有了高智商。石化行業流行一句話:大平穩出大效益。裝置安穩長滿優運行也就意味著產品收率提升和能耗下降。對于2000萬噸大煉油而言,油品收率提高零點幾個百分點,1年下來就是幾千萬元的收益。(作者:李聞芝)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