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北地區天然氣管網的版圖上,大港油田濱海分輸站看似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站點,卻是多條天然氣管道縱橫的重要樞紐。從這里,天然氣源源不斷地輸送至京津冀魯的千家萬戶。截至5月22日,該站實現安全生產1.75萬天。
防字當頭 布防全覆蓋
作為防火防爆重點單位,分輸站始終堅持“防”字當頭,“人防、物防、技防”全覆蓋。
濱海分輸站內除了一座辦公樓外,其余全部是流程管線、儲液罐等帶壓運行的設備設施,安全風險大。該站針對生產現場地面工藝系統、電力系統、生產設備、消防系統,定期組織全員展開自糾自查,逐一排查風險,不留盲區,筑牢“人防”第一道防線。
物防是提升站內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環。占地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的濱海分輸站共有6個工作區域。根據需要,分別安裝攝像頭、紅外對射探頭、硬盤攝像機和報警聯動系統,確保站場監控不留死角,并定期組織維護保養、更換,構建形成“物防”屏障。
員工素質與安全生產息息相關。在開展業務技能培訓的同時,安全技能培訓也是濱海分輸站每位員工的必修課。通過定期組織安防事件應急演練,人人熟知應急預案,明晰職責所在,熟練掌握應急技能,夯實“技防”基石。
嚴字當先 安全沒商量
濱海分輸站對安全管理制度和規定的執行可以用“嚴苛”一詞來形容,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分輸站地處空曠的野外,門外是一處停車場。按照分輸站的安全規定,停車時必須車頭朝外。5月11日,一位外來施工人員停好車后,準備進入站內施工,卻被門口的保安攔阻下來。
原來,保安一定要他把朝內的車頭調成朝外方向。施工人員十分不解,說在別處停車時沒有這種要求,覺得沒有必要調整。
保安解釋說,這里是防火防爆單位,一旦發生事故,車頭朝外便于大家快速逃離。施工人員焦急地表示,自己忙著去站內施工,今天又不會發生事故,能否通融一下。
看到雙方爭執,分輸站班長李世滄連忙走過來,嚴肅地說:“安全規定是高壓線,誰都不能觸碰。”
施工人員這才感受到站上安全工作的高標準和嚴要求,主動配合調整了車頭方向。他深有感觸地說:“到這干活,感覺自己的安全意識也提升了。”
在濱海分輸站,無論是站內員工還是外來施工人員,執行安全生產規定沒商量,只有必選動作,沒有自選動作,“冷面孔”安全文化由此孕育而成。
實字為要 隱患“零容忍”
多年來,濱海分輸站始終恪守“隱患零容忍”理念。
未雨綢繆方能有備無患。在多雷電天氣的雨季,防靜電及防雷保護接地是保障裝置、罐區、設備安全運行和值班員工生命安全的重要設施。5月初,濱海分輸站抓住“春檢”契機,提前完成了站內742處防雷防靜電接地點、32處漏電保護器的全面檢測,對生產區所有閥門、流量計、壓力表、變送器等設備進行了檢查維護保養,夯實了雨季輸氣設備設施安全可靠運行基礎。
只有及時發現隱患,才能第一時間處理隱患,因此巡檢顯得格外重要。分輸站當班員工要巡查站場內各個工作區域,共計查看60多個部位,一圈下來需要半個小時。這樣的巡檢每小時就要進行一次。遇到惡劣天氣,還要啟動應急預案,加密巡檢頻次,及時處置壓力變化、螺絲松動等事故隱患,發現一處處置一處,為平穩優質供氣筑牢屏障。
分輸站轉輸任務最繁重的時候是每年的冬季。隨著上游氣源增多,日轉輸氣量由平時的幾百萬立方米增加到上千萬立方米。為應對冬供輸氣重任,每年入冬前都要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確保在用設備和備用設備無一遺漏,全部安全上鎖。
濱海分輸站瞄準“動態清零”目標,將消除隱患融入工作各環節。由于油田伴生氣含有的雜質較多,易造成分離器內部捕集器等部件積累沉積物。在采油一廠低壓分離器、板一聯合站低壓分離器清洗作業中,分輸站嘗試采用全程濕式作業與注氮封閉的清洗方式,規避了沉積物暴露產生的安全風險。
看似高冷的濱海分輸站人,擁有一副“暖心腸”。他們常年如一日為下游用戶精心護航、平穩保供,一片深情浸潤在千家萬戶那香噴噴的飯菜里。(記者 張敬瀟 通訊員 李璐璐)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