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石油在川首座“油、氣、重卡換電”綜合能源站——宜賓機場路站。劉欣 攝 |
立夏時節,碧濤蕩漾。從北國糧倉到南海之濱,從黃浦江畔到天府之國,一塊塊光伏發電板熠熠生輝,收儲和輸出“綠電”;一座座加氫站拔地而起,以點帶線的國內“氫能走廊”雛形顯現;一組組充電樁建成投用,讓廣大新能源車車主實現“充電自由”……隨著綠色低碳轉型從藍圖到落地,中國石油推動綜合能源服務站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堅定。截至目前,中國石油已建成加氣、加氫、光伏發電、充換電及綜合能源補給站逾千座,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新能源網絡矩陣。
從藍圖到落地 綠色轉型路徑漸顯清晰
5月15日,晨光熹微,一輛氫能源公交車緩緩駛進位于成都市郫都區的四川銷售公司古城加油加氫站。站經理李立雪用時不到10分鐘,為氫能源公交車完成加注作業。這種高效的新能源補給場景,是銷售企業探索綠色低碳轉型的一個縮影。
當前,在“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科學指引下,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步伐加快,新能源替代不斷加速。
規劃總院高級技術專家、市場營銷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羅艷托表示,新能源是傳統能源企業發展的關鍵增長極。預計2030年前,我國綜合能源服務市場將處于快速增長培育期,市場潛力將達千億至萬億元級別。
面對新發展理念帶來的能源變革和市場機遇,中國石油銷售企業按照“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加快構建多能互補新格局,在加氫、光伏發電、充換電以及綜合能源補給站等多條賽道上齊發力,打造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的“低碳能源生態圈”。
四川銷售公司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LNG、加氫項目建設,通過產融聯合、合資合作等方式,推進“油氣氫電非+光伏”綜合能源站建設。
上海銷售公司以上海唯一明確將氫能產業作為園區主導產業的示范區——臨港新片區為起點,統籌協調新能源業務發展,進一步健全完善新能源業務組織管理體系,建立加氫站、綜合能源站、光伏利用業務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機制。
廣東銷售公司加快自建及合作步伐,依托站內“主戰場”,擴大站外“陣地”,形成以快充為主兼顧超充的充電網絡。
重慶銷售公司堅持“成圈成線”原則,發展應用場景,優先在城際高速公路打造“成渝電走廊”,在中心城區擴大示范應用規模,形成以主城中心城市為核心、高速公路服務區為延伸、其他區縣城區為支撐的充換電服務網絡。
黑龍江銷售公司按照“合作先行、自建推廣,試點開展、審慎推進,地企聯動、示范效應”的思路,與各界廣泛合作,攜手打造“綠色龍江銷售”。
山東銷售公司秉承“應裝盡裝、適度超前”和“建設一批、儲備一批”的原則,點面結合推進光伏項目。
…………
隨著轉型路徑愈發清晰,銷售企業充分利用新能源的綠色低碳屬性,讓“油氣氫電非”產業結構一步步變成現實,綠色發展呈現新氣象。
從單點突破到多點開花 新能源市場初具規模
新業態的發展往往伴隨著階段性陣痛,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綜合能源服務站不可避免地面臨產業規模、業態模式、專業技術等復雜問題。如何高質量建設綜合能源服務站,成為擺在銷售企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回首過去兩年,銷售企業始終以開放心態迎接新能源、以發展智慧謀劃新能源、以鏗鏘步履推進新能源。一部分綜合能源服務站在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商業合作、市場開拓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高質量發展模式,為創新創效注入動力。
搶抓先機,高效運行攀高度——
2020年11月,上海市6部門聯合發文,明確氫能建設重點,出臺多項補貼政策。上海銷售公司敏銳地嗅到商機,借著這股東風,相繼投運了平霄路油氫合建站、同匯路加氫站和鴻音路加氫站。
“兩年來,公司氫氣加注量‘從0到1’,穩步爬坡,不斷突破新高度。平霄路油氫合建站日加氫量峰值達到1250公斤,同匯路加氫站銷量當年即達到可研銷量。目前,兩站的日加氫量處于上海市同行業前列。”上海銷售中油港匯公司負責人孫振中說。
與上海相距2000多公里的成都市,四川銷售公司建成并投運中國石油在川首座油氫合建站——古城加油加氫站。這個站以成都市郫都區巴士公交有限公司200余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為突破點,通過摸排走訪,逐步將豐田汽車等潛在客戶開發為固定客戶,徹底打開氫能市場。2022年4月1日投運以來,這個站累計加氫量突破21萬公斤。
跨界合作,探索運營新模式——
2017年6月30日,山東銷售公司綜合考慮加油站的光照、用電、銷量、建設等情況后,在淄博市投入運行首座光伏加油站——王家莊加油站。近6年來,該站與第三方合作,由第三方負責光伏板和光伏設備的安裝和維護。該站優先用電且享受優惠,年均收益率達15%。
采取類似合作模式的黑龍江銷售公司,與國內多家光伏頭部企業合作,先行在哈爾濱、大慶地區的部分加油站試點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享受自用電價6折、余電上網10%分成的優惠條件。
精耕細作,力拓充換電“朋友圈”——
廣東銷售公司依托加油站網絡增設充電設施,開發交通樞紐、商業及住宅等站外充電站,積極做大充換電“朋友圈”,形成“到中國石油也可以充電”的客戶認知。
作為重慶銷售公司打造的首座3.0加油站,新牌坊加油站自2019年8月完成改造升級后,相繼增加充電、換電業務,日均服務換電車輛達120臺次,日充電服務車輛超過50臺次。站經理王鳴浩說:“充電期間,我們引導客戶到便利店消費,逐步形成‘非電’新模式。”
從起步到提速,從單點突破到多點開花,銷售企業精耕細作新能源生態發展空間,在新能源賽道上“闖”出了一條清潔能源發展的新道路。
從立到破 挑戰與機遇并存
作為直面消費者的市場終端,銷售企業是新能源發展的前沿陣地,需要同時肩負低碳轉型和產品銷售的雙重職責,可謂挑戰與機遇并存。
羅艷托認為,銷售企業目前推進綜合能源服務站高質量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是新能源業務領域標準體系不夠完善,產業處于導入期或剛剛進入發展期,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都有較大不確定性。二是新能源業務多屬于新興產業,各地建設審批流程復雜且政策不一致,整體建設周期長。三是充換電、加氫設施建設能否順利增容或以合理成本實現增容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發展光伏站點時,證照經營范圍變更及備案經營審批存在不確定性,電網政策和電網調節能力能否保障光伏發電順利上網存在不確定性。
能源轉型是“雙碳”目標下的“綠色長征”,若想行穩致遠,就要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統籌兼顧、急緩交替、接續用力。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新能源業務涉及領域繁多,情況各異,不能簡單地“一刀切”,而要結合實際“因業施策”。
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營銷專家潘志麗從機制和客戶兩個層面提出建議。她認為,銷售業務在向“油氣氫電非”轉型的戰略引領下,進一步加強充換電、加氫、光伏項目的頂層設計,統籌規劃,構建長效機制,使零售終端各項業務有機串聯、緊密融合。同時,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體系,實現精準營銷;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做活非油業務,串聯多元能源零售;構建一體化出行服務解決方案,推動服務創效。
立足新能源業務的國內發展環境,羅艷托認為,銷售企業需緊緊抓住國家和地方政策支持、補貼獎勵和市場快速發展等機遇,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性為驅動,以效益為標準,以資源為基礎,宜電則電、宜氫則氫,近期可先電后氫、中遠期推進電氫等多元融合,規模發展光伏、加快發展充電、有效發展換電、穩健發展加氫、試點其他業務,全力推動成品油銷售業務轉型并實現新舊業務融合、協調和高質量發展。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銷售企業瞄準國際知名、國內一流“油氣氫電非”綜合服務商轉型目標,持續升級拓展新能源業務,矢志在新能源發展過程中蹚出新路徑。(記者 郭勇)(趙珉、何悠、王夢穎、龐若煜、吳俊杰、范奕辰、薛東強、穆興博、寧婧、張繼歡參與采訪)
加快綠色轉型 建強能源終端
王京
近年來,集團公司把“綠色低碳”列入公司五大發展戰略之一,并將新能源納入主營業務,努力在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上走在前、做示范,助力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步伐堅定。各銷售企業向“綠”疾行,加速構建終端網絡,全力拓展新能源業務,開局良好。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均增長42.8%。我們必須敏銳地看到新能源汽車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旺盛的補能需求,高質量構建新能源終端網絡。要深刻認識到,綜合能源服務站的未來建設與創效實現要“從長計議”。具體地說,就是要瞄準投資建設標準化、站點補能多元化、消費服務精細化,讓綜合能源服務站成為推動銷售企業綠色轉型的強力支撐。
在投資建設標準化上多下功夫。建成滿足市場消費需求、符合綠色轉型要求的綜合能源服務站,非一日之功。銷售企業在建設之初就要多思考、多研究。一方面始終沿著集團公司規劃的戰略路徑精準發力,另一方面與地方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緊密結合,細化投資管理、施工建設等方面的相應標準與規范,建立投資動態管理機制,從而實現新能源終端網絡搭建最高“性價比”。
在站點補能多元化上做足文章。新能源業務作為未來的主攻方向,無論是改造升級還是選址新建,都要圍繞充電、換電、加氫、光伏四個主要賽道。在加快發展充電業務上,要突出規模效應,在充電車位充裕、發展潛力較大的站點果斷布局;在有效發展換電業務上,要深化與換電領域重點企業的合作,積極構建應用場景,積累運營經驗,提前謀劃站外換電業務;在穩健發展加氫業務上,要強化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川渝等重點地區戰略布局,確保建成后穩定運行;在規模發展光伏業務上,新建站、改造站要能上盡上、應上盡上。通過以上舉措,讓綜合能源服務切實成為各站點的發展優勢與競爭力。
在消費服務精細化上提早謀劃。隨著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圍繞新能源汽車消費衍生出的“后服務”市場,需要引起銷售企業的高度重視。能否安全快速完成現場充電,能否實現一站式電池更換、租賃和回收,能否在站內進行電動汽車常規檢修保養……針對“后服務”市場的研究與開發,銷售企業在規劃設計站點時就要同步展開,下好引導消費先手棋,這樣才能在新能源消費市場的新藍海中贏得主動。
科學布局謀轉型、綠色低碳向未來。高質量搭建新能源終端網絡,是銷售企業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戰略的必由路徑,將為銷售業務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打開局面、注入動力。
市場前哨
政策速覽
5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部署加快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會議指出,農村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廣闊,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有利于促進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而且有利于發展鄉村旅游等新業態,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會議審議通過了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會議強調,要聚焦制約新能源汽車下鄉的突出瓶頸,適度超前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創新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維護模式,確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續”。
5月8日,國家能源局印發《全國電力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方案》的通知。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落實落細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全面落實電力企業主體責任、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監管責任和地方電力管理部門屬地責任。通過專項行動,全面摸清并動態掌握電力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底數,推動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法定職責和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壓緊落實,提高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隱患質量。
能源動向
5月9日,海關總署公布了前4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成績單。外貿在總量穩定增長的同時,呈現諸多結構性亮點,以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走俏海外,成為外貿增長新動能。近年來,全球對新能源、綠色低碳領域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國際市場的旺盛需求也帶動我國綠色低碳產品出口增長。
5月12日,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動員部署會議,組織開展電力領域、電力系統調節性電源建設運營兩項綜合監管工作。兩項綜合監管是監管制度方面的重要探索和創新,電力領域綜合監管以內蒙古、浙江、重慶、云南、甘肅五個省區市為重點,對電力行業規劃建設、生產運行、供應保障等環節開展全鏈條、全要素監管。電力系統調節性電源建設運營綜合監管聚焦調節性電源及資源“建的怎么樣”“用的怎么樣”“效益怎么樣”開展多品種、全方位監管。
5月15日,新能源產業鏈頭部企業開啟新一輪“出海”行動。自5月以來,多家新能源產業鏈上市公司紛紛瞄準歐洲與東南亞市場,相繼宣布在海外大舉布局產能。滿足全球市場的下游需求,在海外開展本土化產能部署,已成為中國新能源企業發展共識。中國新能源企業“出海”已不只是輸出產品,正逐步轉向新能源產業鏈在海外本地化發展。
市場動態
5月8日至12日,“五一”假期過后,汽油需求略有下降;沿海地區進入休漁期,但部分地區進入夏收季,柴油需求相對平穩。5月15日至19日,由于缺少節假日,車輛出行半徑有限,汽油需求趨于平穩;因南方部分地區步入雨季,且北方即將迎來高溫天氣,一定程度上抑制戶外終端用油單位開工,柴油需求偏向疲軟。
5月8日至12日,用于調和汽油的混合芳烴、MTBE和烷基化油價格均下跌,與標準品92號汽油的價差為每噸2035元。下游業者心態謹慎,調和汽油市場成交氛圍一般。
5月8日至12日,聚乙烯期價延續下行走勢,石化庫存上升,終端需求轉弱,聚乙烯市場弱勢下行。聚乙烯主流價格為每噸8302元,周環比每噸下跌47元,跌幅0.6%。5月15日至19日,聚乙烯市場延續弱勢。
5月8日至12日,國際原油期價震蕩上行,消息面對國內油品市場支撐有限;節后下游未出現大規模補貨操作,以剛需采買為主;外盤方面,多套裂解裝置處于檢修中,加之俄羅斯資源供應增加,亞洲石腦油市場下行。5月15日至19日,石腦油市場將上漲。(汪語盈整理)
|
技術支持:中國石油集團油氣市場模擬與價格預測重點實驗室
|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交易行情
|
國內主要石油化工期貨行情信息(4月28日至5月16日) |
|
SHPGX交易及數據指數發布(5月8日至5月14日) |
數據來源: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