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由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征集遴選的2023年度中國石油石化裝備行業“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科技創新成果榜單發布,遴選出杰出科技創新成果10項、優秀科技創新成果20項。西安陜鼓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鼓動力”)“36萬噸年高效寬工況硝酸四合一機組”榮獲“杰出科技創新成果”獎,“海上平臺天然氣壓縮機機組國產化調試技術研究”榮獲“優秀科技創新成果”獎。
據陜鼓動力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劉忠介紹,陜鼓動力自主開發的36萬噸/年高效寬工況硝酸四合一機組技術,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四合一機組,也是雙加壓法制硝酸裝置中的核心設備之一。該雙加壓工藝在硝酸生產中,通過回收氨氧化反應熱及尾氣余壓余熱,用于機組驅動,實現了系統能量消耗完全自給。應用該項技術后,每年累計可回收功率突破3 萬千瓦,每年節約用電超2億千瓦時,創造效益超1億元。該技術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已獲得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并入圍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十四五”期間氮肥、甲醇行業推薦推廣的節能減排新技術。
據了解,長期以來,我國硝酸工業生產硝酸四合一機組成套技術依靠進口。為了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陜鼓動力對標國際一流,在硝酸四合一機組國產化道路上不斷攻關,持續提升技術水平,近年來自主研發并逐步形成10萬噸/年、15萬噸/年、18萬噸/年、27萬噸/年、36萬噸/年及45萬噸—60萬噸/年系列大型硝酸機組。
其中,技術先進的“雙加壓法制硝酸裝置”36萬噸/年硝酸機組不僅提高了稀硝酸生產規模,還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具有能耗低、氨綜合利用率高、產品硝酸濃度高等特點。該技術已在萬華煙臺及重慶華峰等化工園區投運,各項技術性能均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目前,陜鼓“雙加壓法硝酸四合一機組”國內外市場業績已達130余臺(套),工程總包項目達20余套,為國內外用戶提供從合成氨到硝酸及硝銨的全流程系統方案和系統服務。同時,陜鼓動力自主研發的“硝酸生產反應余熱余壓利用技術”入選《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實現了硝酸生產流程余熱余壓回收裝置大型化、國產化,已廣泛應用于化工行業硝酸生產流程的能量回收應用領域。
作為石油化工行業的優秀合作伙伴及分布式能源領域系統解決方案商和系統服務商,近年來,陜鼓動力瞄準石油化工行業一體化、集群化、大型化、綠色化發展需求,持續聚焦所服務細分領域市場客戶需求及需求變化,扎實踐行“要為客戶找產品,不為產品找客戶”的高質量發展理念,為全球客戶提供以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為圓心,集設備、EPC、服務、運營、產業增值鏈、智能化、金融七大增值服務為一體的“1+7”智慧綠色系統解決方案和系統服務,助力行業低碳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海上平臺天然氣壓縮機機組國產化調試技術研究”就是陜鼓動力在疫情期間,針對國外天然氣壓縮機組設備的調試服務。陜鼓動力立足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和國家能源安全保障,搶抓能源領域服務市場機遇,為客戶找產品,承擔了海上鉆井平臺天然氣壓縮機機組國產化調試技術研究。該項目解決了天然氣壓縮機設備在海上平臺這一特殊作業環境下防喘振控制、干氣密封控制、油系統控制等一系列調試技術問題,填補了此類項目國內檢修及調試技術專業化服務領域空白,確保了特殊作業環境下設備安全可靠穩定運行。
目前,陜鼓動力提供的海上鉆井平臺天然氣壓縮機機組國產化調試服務已完成三臺套壓縮機組機械性能測試、喘振測試、72小時測試等項工作,機組已全部投產運行。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