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羅前彬 通訊員 白帆)4月10日,遼河油田歡喜嶺采油廠二氧化碳捕集站進入試運行階段,完全投產后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5.7萬噸。
遼河油田將“CCUS產業化”作為綠色低碳轉型的戰略性工程之一,成立專班推進相關工作,重點在提升捕集能力、推進試驗攻關、上下游協同發展上下功夫,打造區域“儲碳”庫,培育經濟增長點。
如何獲得穩定、低價的碳源是制約CCUS產業化的關鍵難題之一。今年年初,遼河油田兼顧生產減碳和驅油試用碳兩方面需求,加快自主建設歡喜嶺采油廠和特種油公司兩座二氧化碳捕集站施工步伐。特油站于3月底正式投產,歡采站目前正處于試運行階段。兩站滿負荷運行后,遼河油田二氧化碳液化捕集能力將從每年5.5萬噸增至11.8萬噸,在降低用碳成本的同時,助力注碳規模較去年翻一番。
提高技術成熟度是CCUS產業化要解決的另一難題。遼河油田在碳驅油方面已積累了近10年的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目前正通過推進CCUS-EOR先導試驗和配套技術攻關進一步打造技術利器。雙229作為中國石油CCUS-EOR源匯一體化重大試驗項目,已轉二氧化碳驅10個井組,日注碳212噸,實現了超臨界注入,縱向吸氣程度為100%。同時,依托這一重大試驗項目,遼河油田整合內外部研究力量開展CCUS全流程技術深化研究,在混相—非混相驅油機理、研制高壓氣密封隔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遼河油田與中國石油駐遼煉化企業構建“大團結、大協作”工作格局,加快CCUS產業化。遼河技術團隊通過多次實地調查,初步摸清周邊煉化企業的碳排放規模和技術處理路線。去年7月,來自遼河石化的二氧化碳首次注入遼河油田油井。遼河油田還準備開辟冷西、大民屯、歡錦等先導試驗區,分別匹配遼河石化、撫順石化、錦州石化等企業的碳源,通過打造上下游一體化模式,實現2025年注碳31萬噸目標。
![]() |
遼河油田CCUS項目二氧化碳注入現場。 孫洪洲 攝 |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