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大學周四發布的研究報告稱,中國煤制合成氣計劃較傳統天然氣可能多產生七倍碳排放,較開發頁巖氣多耗用100倍水資源,結果很可能造成環境災難。
中國計劃建設40座煤制合成氣工廠,可能滿足中國未來數十年里大部分用氣需求,有助于替換發電所用的煤,并降低對高價進口產品的依賴。
但是,杜克大學的研究者稱,這種煤制氣方法碳排放量很高,很可能令中國無法實現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節約水資源的目標。
“煤制合成氣可能有利于中國的能源安全,但是生產過程將造成環境災難,”杜克大學全球變化研究中心主任杰克遜(RobertJackson)指出。他也是這份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
中國政府已經根據上述規劃批準了九座煤制氣工廠,后者將利用本土和引進技術生產合成氣。
研究顯示,若40座工廠全部建成投產,在為期40年的使用期內,每年可合計生產2,400億立方米合成氣,但是同時將排放27.5億噸溫室氣體。
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2012年中國總用氣量約1,450億立方米,其中四分之一依賴進口,主要是從土庫曼斯坦利用管道輸入,也包括從澳大利亞和卡塔爾進口價格昂貴的液化天然氣。
“中國決策者至少應該延后實施合成氣計劃,以避免潛在的高昂代價和對環境的破壞。更好的決定就是完全取消該計劃。”(完)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