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至今,湖北銷售公司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派出21名駐村干部對口支援12個村,帶動當地產業發展,惠及群眾萬余人——
在十堰市下壩村,一條條入戶路直通家門口,食用菌種植項目發展如火如荼;在武漢市衛星村,400余畝茶樹新芽煥發;在恩施州海龍坪村,一盞盞路燈照亮村民出行的道路……
2022年至今,湖北銷售公司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組建12支駐村工作隊,派出21名駐村干部對口支援下壩村、衛星村、上馬石村等12個村,累計投入項目資金逾90萬元,通過展銷會、直播帶貨等載體幫助當地銷售價值逾400萬元的特色產品,惠及群眾萬余人。
特色產業“輸血”變“造血”
聚焦產業幫扶,因地制宜是關鍵。
石家河畔,溪水潺潺,竹溪縣豐登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位于綠水青山間。食用菌種植項目是下壩村的主要產業之一。兩年前,因效益不理想,村民們收入得不到保障,項目一度面臨擱淺。
了解情況后,湖北銷售公司駐村工作隊通過邀請農技專家傳授技術、發揮渠道優勢幫銷產品等舉措,推動項目實現扭虧為盈。如今,不僅是食用菌,下壩村其他農特產品也走出大山,被納入中國石油集團2023年消費幫扶產品目錄。這些產品成為湖北銷售公司直播間的“網紅產品”,在全國范圍內推介。
衛星村地處大別山支脈,成片的白茶樹在山坡上迎風起舞。這里的白茶種植基地是全村人致富的希望。
衛星村以丘陵地貌為主且土質偏酸性,難以種植常規經濟作物。為了帶領村民蹚出一條持續“造血”的路子,武漢分公司駐村工作隊將土地“化零為整”,探索白茶種植,每年為村集體帶來超過10萬元的收入。此外,駐村工作隊幫助15名困難人員在茶廠優先務工,人均增收超過2.5萬元。今年,駐村工作隊挖掘當地紅色旅游資源,借助省級主流媒體、網絡平臺宣傳推介,吸引周邊市民體驗“一紅一綠”特色游。
從人跡罕至的“深閨小村”到“網紅白茶村”,從“靠山受窮”到“營銷山水”,衛星村不斷推動生態經濟“拔節生長”。
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建好民生工程,關鍵是激活民心民力。
海龍坪村平均海拔1100米,過去交通靠走、運輸靠背,如今美麗鄉村日新月異。
近年來,恩施分公司駐村工作隊圍繞廁所革命、房屋改造、道路硬化等方面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駐村工作隊將投入5萬元資金打造海龍坪村生態示范院落。
下壩村的水渠年久失修,失去泄洪排水、保護農田的功能。駐村工作隊高度重視水利建設,修建了3條總長度約700米,集抗洪、引水、排水、灌溉功能于一體的水渠,徹底解決了“老大難”問題。3條水渠建成后,可解決該村50畝優質水稻的灌溉問題,預計每畝水稻年產量在800至1000斤。
“水渠將旱地變水田。竹溪貢米飄香,再也不是夢里的情景了!”展望未來,下壩村黨支部書記周吉林信心百倍。
今年,湖北銷售各駐村工作隊圍繞村民所需,部署工作任務,將新建文化廣場、建設入戶道路、美化居住環境、改造安全飲水設施等民生項目列為重點工作。民生項目是駐村工作隊為愛篤行的最好詮釋。
把關鍵小事辦成暖心實事
辦實事的關鍵就是要以民生問題為導向,腳踏實地地解決村民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
翻開黃岡分公司駐上馬石村工作隊員呂松的記錄本,密密麻麻寫有2萬余字:2月8日,組織開展魚塘、溝渠清理,為春季生產做好準備;3月7日,向市應急管理局申請資金,安裝監控系統,為群眾生產生活保駕護航……近兩個月,他累計為村民辦理了8件實事。
2月28日,海龍坪村迎來了一場春雪,閑不住的村民們扛起鋤頭走進田間地頭,搶抓第一輪春耕。恩施分公司駐村工作隊員深入一線,了解村民的需求,介紹中國石油的惠農措施,為春耕備耕提供服務保障。
江漢分公司駐村工作隊圍繞強村富民等重點工作,搶在雨季來臨前疏挖溝渠,埋設排水管道,解決了因排水不暢影響出行的問題;投入專項經費,更換路燈200盞,修補路面70余米,疏挖溝渠225米,種植樹苗3300余棵。
聚焦產業發展,抓好民生實事,一個個村莊美麗蝶變,一片片沃野生機涌現。湖北銷售公司將堅持“一村一策”,久久為功,推動鄉村產業、生態、教育等全面振興,打造群眾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