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自有土地資源
利用3個閑置平臺和5個生產平臺
上可發電 年均可發電5413萬千瓦時
下可養魚 預計年產魚蝦150萬公斤
(記者 楊軍 通訊員 丁青)截至3月初,冀東油田累計建成和在建光伏發電項目共11個,其中建成光伏發電項目7個,建設規模達68兆瓦,年發電能力達到8800萬千瓦時,已累計發電達4900余萬千瓦時,為油區勘探開發生產建設提供了充足的綠色能源。
冀東油田地處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經濟圈,電、氣等新能源供應需求較大。近年來,冀東油田統籌油氣生產和綠色低碳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優勢,搶抓新能源發展機遇,加快推進油田生產廠站、油氣廠區自發自用光伏電站建設,加大清潔能源替代力度,加快能源體系、服務平臺建設,在保持油氣產量持續增長的基礎上,促進新能源高效開發利用。
今年年初以來,冀東油田在地下、屋頂、水面等方面不斷擴大清潔能源發展空間,大力推進分布式自發自用光伏發電項目、南堡2-3和南堡3-2井場圍合光伏發電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同時,冀東油田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項目盡快落地,爭取更多的綠電指標,力爭全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冀東油田利用分布式自發自用光伏發電項目充分盤活自有土地資源,利用3個閑置平臺和5個生產平臺,建設中國石油最大水面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建設規模為40.97兆瓦,年均發電5413萬千瓦時,其中水上部分占地47.36萬平方米,建設規模為31.6兆瓦。該項目生成的綠電,可覆蓋高尚堡、柳贊、老爺廟等冀東油田陸上作業區。項目建成后,將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漁光互補”清潔發電新模式,年可節約標煤1.6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79萬噸,并預計年產魚蝦150萬公斤,為油田創造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政府備案,正在進行并網發電前的最后沖刺施工。
下一步,冀東油田將以地熱開發為龍頭,以風、光資源為補充,差異化推進“熱、電、碳、氫”新能源業務,不斷提升新能源開發的核心競爭力。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