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黨勍)2月12日,千萬噸級煉化一體化項目——中國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年120萬噸乙烯裝置投料試車成功。在這個帶動完善粵東地區石化產業鏈的大項目中,濟柴動力公司的產品和服務被大量應用。2月13日,深達9026米的西南油氣田蓬萊氣區蓬深6井成功完鉆固井。鉆進過程中,作為鉆機備用動力方案的濟柴175機組“堅守”現場,保障項目有序推進。
作為集團公司油氣鉆采動力裝備核心制造服務企業,濟柴動力公司在塔里木油田在用的深井鉆探主動力機組超過220臺。在國內油氣開發市場,濟柴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已突破八成,占據絕對優勢地位。
今年以來,濟柴瞄準“超深層”這個油氣勘探開發的“險峰高地”,以鉆井主動力175發動機為主力機型,全力做好1.2萬米、1.5萬米鉆機高端配套動力裝備的供應。“以塔里木油田為例,其90%的儲量、50%的產量來自超深層;抓住這個市場,既是我們的發展需要,更是能源國企的責任擔當。”濟柴市場營銷人員孫剛云介紹道。目前,企業正快馬加鞭推進超深井鉆機動力裝備生產,預計四五月份開始陸續交貨。
濟柴新一代“拳頭產品”175發動機是企業進軍深地的“沖鋒利刃”。該產品吸收了國內外先進的設計理念,歷經“十年磨一劍”的打磨完善,能夠穩定適應超深層油氣開發對動力設備的工況要求。濟柴在石油裝備行業近60年的產品研制經驗,更讓其實現了與超深井鉆機迅速兼容適配。
“175發動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性能強大、可靠性高,可完全替代同類進口產品。”濟柴陸用發動機研發負責人張鵬波說。
濟柴的動力產品不僅在進軍深地的“主戰場”——塔里木油田被大量應用,千里之外的西南油氣田同樣有它的身影。“這相當于為項目增加了一道動力保險。”現場運維人員王沖表示。9000米的深度,每鉆深1米都是極限挑戰,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可靠的備用動力支持與網電主動力同樣重要。據統計,截至今年1月,濟柴在川渝地區的在用深井鉆機動力產品達到261臺。
此外,在廣東石化項目中,以濟柴“大國重器”270大功率船用柴油機為主動力的3艘6000匹馬力拖輪發揮了積極作用。這3艘拖輪的全船動力設備均由濟柴提供,單臺主機額定功率超過2000千瓦,投入運行后主要承擔助力原油及成品油碼頭各類船舶靠離港任務。截至目前,3條拖輪先后完成10萬噸級、30萬噸級原油貨輪,3萬噸級成品油貨輪的頂推和拖帶靠離港作業20余次,動力強勁、運行穩定。搭載6臺濟柴140系列船用發動機的2艘圍油欄布放艇和1艘交通船,正全力保障項目碼頭交通運輸和應急處置。3臺6000、3000、2000系列發電機組,分別在吉化ABS及其配套工程、石油焦制氫裝置和乙烯裝置的運行過程中承擔發電任務。
為保證項目設備穩定運行,濟柴自產品設計制造開始,就嚴控品質、嚴把進度,產品交付后按照項目需求,及時派駐人員全程跟進產品安裝和船舶試航,認真做好運維調試,為項目投產提供了有力的動力支持。
“萬米地下有我們,茫茫大海中也有我們。只要國家需要,濟柴保障能源安全的腳步就不會停歇!”廣東石化項目運維一線的濟柴服務人員說。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