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華 通訊員曹立虎 張宏強)2月10日,塔里木油田今年第一口采用高壓氣井化學除垢解堵技術成功復產的克深905井,井口油壓恢復,無阻流量比作業前提升173%。塔里木油田科研人員積極運用化學除垢解堵技術,使低產低效井重新煥發生機,延長了氣井壽命,為下游民生用氣增添了保障。
塔里木油田克深、博孜、大北等氣區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緣,地下構造復雜,氣藏埋深達到6000米至8100米,氣藏普遍高壓。高壓氣井具有高礦化度等特點,井下無機垢堵塞問題呈每年上升趨勢,大大降低了氣井的長期生產能力,直接影響氣田產能達20%。
作為我國深地油氣勘探開發主戰場,塔里木油田突出創新驅動,不斷挑戰超深、超高溫、超高壓等世界級勘探開發難題,緊緊依托各級科研項目的支持,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加大高壓氣井化學除垢解堵等關鍵技術攻堅力度。2018年以來,塔里木油田采用高壓氣井化學除垢解堵技術已成功增產天然氣72.62億立方米、凝析油36.04萬噸。目前,這一技術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2件,完成了發明專利群的構建,為經濟發展、民生保障持續注入“暖流”。
塔里木油田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平穩供氣放在首位,經過5年鍥而不舍持續攻關,已形成高壓氣井化學除垢解堵技術系列,突破了高溫高壓氣井堵塞物精細分析、結垢預測、高溶蝕和低腐蝕解堵液、系統除垢解堵設計等技術瓶頸,已成功應用90余井次,使低產低效井成功復產,效果良好。
“這一技術的持續完善與應用,使高壓氣井得到有效保護。”塔里木油田油氣工程研究院科研科副科長周小君說,“技術系列中的酸化解堵方法,主要用于高壓氣井化學解堵規模設計及施工,有效延長了天然氣井的生命周期。”
塔里木油田創新攻關形成的高壓氣井化學除垢解堵技術系列,從科研儀器、預測方法、關鍵用劑到解堵工藝實現全鏈條布局,近5年來,平均每年使30多口有“哮喘病癥”的氣井成功復產,增產天然氣超14億立方米,可滿足一座千萬人口城市的用氣需求。
延伸閱讀
高壓氣井化學除垢解堵技術是超深天然氣田開發的關鍵技術。這項技術利用高溶蝕、低腐蝕的非酸性解堵液體系,溶解氣井井筒、近井儲層流動通道的結垢堵塞,恢復氣井的正常生產能力,是超深氣井采氣工程配套的關鍵技術利器。
其核心技術可概括為3個方面。一是氣水兩相結垢預測技術。通過研發超高溫超高壓氣井結垢物理模擬科研儀器,并形成實驗方法,揭示了高溫下流動壓降結垢機理,建立了結垢熱力學預測模型,得出了高壓氣井“全生命周期+全流動過程”結垢特征的新認識。
二是非酸性解堵液體系。建立了綜合考慮溶蝕和腐蝕的解堵液性能評價方法,研發了具有強滲透性和除垢性的2套非酸性解堵液體系。相比國際先進的酸性產品,在同等溶蝕能力下,腐蝕速率實現近零。
三是系統解堵工藝。構建了“井筒+井周”系統解堵設計方法,研發了以“有無擠液通道”和“油套是否連通”為主要因素的6套系統解堵工藝。解堵后,氣井平均單井無阻流量提升2.3倍,平均單井解堵有效期從9.5個月提升至24.5個月。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