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新年,各部門針對制造業密集出臺新政,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各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一批基礎建設、重大工程項目開工建設,為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帶來諸多利好。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展覽與傳媒中心特收集整理出2022年四季度通用機械行業相關的政策法規、合同簽約、項目開工、工程建設等政策與市場信息,看看通用機械行業將享受哪些政策紅利,看通用機械行業有哪些市場機遇!
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21日聯合印發《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從多措并舉夯實工業經濟回穩基礎、分業施策強化重點產業穩定發展、分區施策促進各地區工業經濟協同發展、分企施策持續提升企業活力等方面提出了17項具體舉措,鞏固工業經濟回升向好趨勢。
通知明確了下一步提振工業經濟的“四方面堅持”,即堅持聚焦重點、加力提效,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又突出重點環節和薄弱環節精準加力;堅持因地制宜、分業施策,對不同類型地區、行業和企業分類提出目標要求;堅持立足當前、兼顧長遠;堅持底線思維、安全發展,切實保障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安全供應,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
十八部門聯合發文:進一步提高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市場監管總局等18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進一步提高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行動方案(2022—2025年)》。
《方案》從推動民生消費質量升級、增強產業基礎質量競爭力、引導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優質發展、促進服務品質大幅提升4個方面部署了質量提升的重點任務,強調以質量變革創新推動質量持續提升,要求強化實施保障,明確提出到2025年,質量供給與需求更加適配,農產品食品合格率進一步提高,消費品優質供給能力明顯增強,工業品質量穩步向中高端邁進,建筑品質和使用功能不斷提高;生產性服務加快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可及性、便利性和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全面提升。
九部門聯合發布《實施方案》 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基本建立
10月3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林草局等九部門聯合發布了《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基本建立。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更加健全。到2060年,技術水平更加先進、管理效能更加突出、服務能力更加高效、引領國際的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全面建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有力支撐碳中和目標實現。
五部門聯合發布《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2年版)》
為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有關工作部署,推動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水平提升和技術裝備更新改造,促進有效投資,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市場監管總局近日聯合印發了《關于發布〈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2年版)〉的通知》(發改環資規〔2022〕1719號,以下簡稱《通知》)。
重點用能產品設備產銷數量多、使用范圍廣、耗能總量大,是節能降碳的重點環節。《通知》以工業電機、家用空調等20類量大面廣、能耗量和節能潛力大的用能產品設備為重點,明確具體能效水平值,提出了四項工作要求。
五部門聯合印發意見,共同加強知識產權鑒定工作銜接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知識產權鑒定工作銜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進一步深化知識產權管理執法部門與司法機關在知識產權鑒定工作中的合作等明確了具體措施。
《意見》主要從建立完善知識產權鑒定工作體系、建立健全協商機制、健全信息共享機制、加強人才培訓培養、加強鑒定機構規范化建設、加強行業誠信體系建設等六個方面作出規定,充分發揮知識產權鑒定在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中的作用,不斷提升知識產權鑒定工作規范化和法制化水平。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深化合作,加強對知識產權鑒定工作的政策引導,為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促進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供堅實基礎。
五部門:開展重點領域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研發
科技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氣象局、林草局聯合印發《“十四五”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針對我國主要生態環境問題與重大科技需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提出將開展重點領域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研發,重點突破零碳工業流程再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技術示范。開展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與替代技術研發,加強碳中和前沿顛覆性技術探索,開展百萬噸級CCUS全流程工程示范。加強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承受力脆弱地區影響的觀測與評估,加強氣候變化風險研究,推動我國氣候變化適應技術創新與示范。
兩部門:加快制定修訂一批重點領域節能標準
為持續推進節能標準更新升級和應用實施,支撐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國家發展改革委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節能標準更新升級和應用實施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在工業領域,加快修訂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機械等行業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提升電機、風機、泵、壓縮機、電焊機、工業鍋爐等重點用能產品設備強制性能效標準,努力實現標準指標國際先進。在能源領域,加快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石油天然氣儲運、管道運輸、輸配電關鍵設備相關節能技術標準研制。
科技部印發《“十四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規劃》
11月9日,科技部發布《“十四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稱,到“十四五”末,國家高新區數量達到220家左右,實現東部大部分地級市和中西部重要地級市基本覆蓋。適度增加國家自創區數量,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整合國家高新區資源打造國家自創區,在更高層次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新路徑。
規劃稱,“十四五”時期,國家高新區邁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應主動應變求變,把握發展大勢,緊扣國家需求,強化使命擔當,提高戰略位勢,擦亮園區品牌,全面提升發展質量,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國家發改委:支持民間投資參與重大工程等項目建設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意見》從發揮重大項目牽引和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推動民間投資項目加快實施、引導民間投資高質量發展、鼓勵民間投資以多種方式盤活存量資產、加強民間投資融資支持、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等六個方面提出意見。
其中,發揮重大項目牽引和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方面,《意見》提出,支持民間投資參與102項重大工程等項目建設。根據“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國家重大戰略等明確的重點建設任務,選擇具備一定收益水平、條件相對成熟的項目,多種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已確定的交通、水利等項目要加快推進,在招投標中對民間投資一視同仁。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鐵路、高速公路、港口碼頭及相關站場、服務設施建設。鼓勵民間投資以城市基礎設施等為重點,通過綜合開發模式參與重點項目建設,提高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鼓勵民營企業加大太陽能發電、風電、生物質發電、儲能等節能降碳領域投資力度。鼓勵民間投資的重點工程項目積極采取以工代賑方式擴大就業容量。
新“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發布
10月28日,《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版《鼓勵目錄》)正式發布,該目錄將從明年1月1日起施行。
新版《鼓勵目錄》包括“全國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全國目錄在增加條目數量、優化目錄結構的基礎上,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促進技術迭代升級;中西部目錄在因地制宜、統籌考慮各地方資源稟賦和產業條件的基礎上,新增或擴展了有關條目,進一步優化外資區域布局。
科技部印發《“十四五”技術要素市場專項規劃》
10月25日,科技部官網公布《“十四五”技術要素市場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其中發展目標明確:“十四五”期間,現代化技術要素市場體系和運行制度基本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準技術要素市場基本建成;到2025年,我國技術要素市場制度體系基本完備,互聯互通的技術要素交易網絡基本建成,技術要素市場服務體系協同高效,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成效大幅提升。
《規劃》明確了6項重點任務,分別為:健全科技成果產權制度、強化高質量科技成果供給、建設高標準技術交易市場、提升技術要素市場專業化服務效能、促進技術要素與其他要素融合、加速技術要素跨境流動。
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
10月9日,國家能源局網站發布關于印發《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的通知。
《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善、可有力支撐和引領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能源標準體系,能源標準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標準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能源標準與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良好互動,有效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節能降碳、技術創新、產業鏈碳減排。
上海:打造未來產業五大集群
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積極布局未來發展新賽道,上海近期出臺《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
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發展改革委、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對《行動方案》進行了接地氣的解讀。據介紹,《行動方案》包括總體要求、產業方向、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四個部分,可以概括為“1+4+5+6”:即一個總體要求、實現四大發展目標、打造五大未來產業集群、實施六大計劃,保障未來產業方案落地。
山東:力爭到2025年初步建成先進制造業強省
近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圍繞加快推進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作出22項工作部署。
《行動計劃》提出,堅持“破三難、優四產、促五化”的“345”推進思路,加快破解創新能力偏弱、產業結構偏重、資源要素偏緊難題,以更大力度轉調優化低效產能、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全力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生態化發展。力爭到2025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達到30%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0%左右等,初步建成先進制造業強省。
安徽:實施“碳達峰十二大行動”
12月7日從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獲悉,安徽省印發關于碳達峰的實施方案,提出實施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節能降碳能效提升等“碳達峰十二大行動”,確定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的目標。
碳達峰將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據悉,“碳達峰十二大行動”是方案的重點任務,分別為能源清潔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能效提升行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行動、農業農村減排固碳行動、生態系統碳匯鞏固提升行動、居民生活綠色低碳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綠色金融支持降碳行動、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
福建: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發布
近日,福建省發改委印發《福建省氫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福建省氫能產業發展目標:到2025年,培育20家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知名企業,覆蓋氫能制備、存儲、運輸、加注、燃料電池和應用等領域,實現產值500億元以上;全省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達到4000輛,覆蓋全省主要氫能示范城市的基礎設施配套體系初步建立,力爭建成40座以上各種類型加氫站。
根據行動計劃,未來三年,福建省將圍繞氫能“制備—存儲—運輸—加注—應用”全產業鏈,鼓勵傳統發電、石化、油氣輸配企業和氫冶金企業等開展制氫、用氫、氫儲運、氫儲能等業務,加快推進氫能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在全省范圍內打造若干氫能產業集聚區和特色產業集群,形成輻射全省的氫氣制備、儲運、供應體系。
全球首套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建成投產
日前,全球首套焦爐煤氣零重整直接還原氫冶金示范工程——河鋼集團張宣科技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線貫通,這標志著我國鋼鐵行業由傳統“碳冶金”向新型“氫冶金”的轉變。
“氫冶金”,就是采用“氫”部分或完全取代“碳”作為鐵礦石的還原劑和過程燃料,實現鐵礦石脫氧過程的技術;示范工程以焦爐煤氣為還原介質直接制氫來冶煉鋼鐵,相較于傳統的“高爐+轉爐”“碳冶金”等的傳統冶金工藝噸鋼能耗降低23%以上,實現了 “碳排放”被“水排放”替代。
國內規模最大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管道氣正式外輸
12月16日,國內規模最大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通過管道正式對外供氣,每年可供氣超26億立方米,將進一步保障蘇皖地區能源供應。
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一期工程共建造10座大型液化天然氣儲罐,其中4座22萬立方米儲罐已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6座全球最大27萬立方米儲罐將于2023年底建成投用。全部投產后,管道氣年供氣量可達56億立方米,對華東地區天然氣供應渠道多元化以及天然氣儲備調峰保供具有重要意義。
華南最大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正式投用
從中國石化獲悉,近日,華南最大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中國石化茂名石化氫燃料電池供氫裝置成功產出合格的99.999%高純氫。
目前,項目一期配備每小時3000立方米氫氣純化裝置和每天3000公斤加氫母站,生產出來的氫氣將陸續供應佛山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先期可滿足當地氫能公交車的用氫需求。項目二期將適時再增加一臺充裝壓縮機和兩臺加氫柱,可供應10個加氫站、滿足約400輛公交車或物流車的用氫需求,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氫能產業快速發展。
我國首個核能工業供熱項目建成投用
12月15日,我國首個核能工業供熱項目在浙江海鹽正式建成投用。這是繼2021年浙江海鹽核能供熱示范項目一階段工程建成以來,秦山核電和海鹽縣在核能綜合利用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該示范項目建成投產后,能夠提供24小時熱能供應保障,年工業供熱約28.8萬吉焦,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排放約2.4萬噸,對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和節能降耗有著重要意義。
“少林”號LNG船交付 創LNG產業鏈新里程碑
10月25日,滬東中華聯合中船貿易為中遠海運中石油國事LNG運輸項目建造的17.4萬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少林”號命名交付。
“少林”號為當今世界主流大型LNG運輸船,由滬東中華自主研發設計,是中遠海運中石油國事LNG運輸項目6艘17.4萬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系列首制船。
我國首個核電超大型冷卻塔完成首段環基混凝土澆筑
12月16日,我國首座核電站超大型冷卻塔——廣東廉江核電項目一期工程1號冷卻塔順利完成首段環基混凝土澆筑,標志著廣東廉江核電項目又實現了一個重要的工程建設節點。
廣東廉江核電項目由國家電投湛江核電開發建設,規劃建設6臺三代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8620兆瓦,全部采用三代非能動壓水堆核電技術,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一期工程規劃建設2臺CAP1000三代核電機組,采用海水二次循環冷卻技術,每臺機組配置一座逆流式自然通風高位集水塔,淋水面積20000平方米。作為國內首個采用海水二次循環冷卻技術核電項目,將為我國核電廠址開發建設提供重要示范和借鑒。
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混合式抽水蓄能項目開建
12月29日上午,四川省重大能源水利項目現場推進活動暨兩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儀式,在該省雅江縣兩河口水電站大壩舉行。兩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由中國電建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規劃論證和勘測設計,是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混合式抽水蓄能項目,也是我國第一個核準的大型混蓄項目、全國大型清潔能源基地中首個開工的混蓄項目。
四川省首個大型抽水蓄能項目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境內,場址海拔3000米,具有發電、儲能、增強水電站調峰運行能力。其利用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為上庫、牙根一級水電站為下庫,安裝4臺30萬千瓦可逆式機組,加上已建成的兩河口水電站300萬千瓦常規機組,總裝機達到420萬千瓦,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混蓄“充電寶”。
全球最大規模“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在庫布其沙漠開工建設
12月28日,由三峽集團牽頭,聯合蒙能集團建設的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以下簡稱“庫布其基地項目”)先導工程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開工建設。
庫布其基地項目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開發建設的全球最大規模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也是我國首個開工建設的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大基地項目。項目總裝機規模1600萬千瓦,規劃總投資超800億元。此次宣布開工的先導工程為10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并配置建設相應儲能。
全球最大的綠氫+煤制烯烴項目正式獲批
11月24日晚,國內煤制烯烴領軍企業寶豐能源發布《關于內蒙300萬噸/年烯烴項目獲得環評批復的公告》,標志著寶豐能源內蒙烯烴項目正式獲批。
寶豐能源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號召,本著推動煤基新材料產業高端化、低碳化、集群化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目標,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圖克工業園區,建設年產300萬噸烯烴項目,18個月后建成投產,將建成全球單廠規模最大的“綠氫+”煤制烯烴產業基地,也是全球唯一一個規模化用綠氫替代化石能源生產高端化工產品的項目。
我國首個開放式千萬噸級CCUS項目啟動
11月4日,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與殼牌、中國寶武、巴斯夫在上海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四方將開展合作研究,在華東地區共同啟動我國首個開放式千萬噸級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為華東地區現有產業脫碳,打造低碳產品供應鏈。該項目將引領我國CCUS產業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該項目將為華東地區工業企業提供一體化二氧化碳減排方案。項目將長江沿線等工業企業,比如鋼材廠、化工廠、電廠、水泥廠等的碳源通過槽船集中運輸至二氧化碳接收站,通過距離較短的管線再把接收站的二氧化碳輸送至陸上或海上的封存點,為華東地區長江沿線工業企業提供靈活、有效的、一體化二氧化碳減排方案。
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多能互補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加速推進
近日,甘肅省央地合作項目——華能隴東能源基地600萬千瓦風光儲綜合新能源示范項目首臺風機吊裝成功。該項目是“隴電入魯”重點配套新能源電源項目,也是我國首個千萬千瓦級多能互補綜合能源基地——隴東能源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華能隴東能源基地600萬千瓦風光儲綜合新能源示范項目總投資超400億元,規劃總裝機600萬千瓦,其中風電450萬千瓦、光伏150萬千瓦,年發清潔能源電力將超140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42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100萬噸。該項目將于“十四五”中期與“隴電入魯”整體工程同步建成投產。
國內首創核蓄一體化項目福建云霄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開工
2022年11月9日上午,國內首創核蓄一體化項目——中核集團福建云霄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在云霄縣火田鎮順利開工。據悉,該工程建設總工期約70個月,建成投用后可為漳州核電提供調峰服務,形成核蓄一體化運營,并將承擔福建電網的調峰、填谷、調頻、調相及緊急事故備用等任務。
電站設計裝機容量180萬千瓦,建設6臺30萬千瓦混流可逆式蓄能機組,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距廈門市、漳州市、云霄縣城關的直線距離分別為81km、52km、15km,進場道路與324國道連接,地理位置優越。是福建省目前在建裝機規模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承載著中國首創“核蓄一體化”示范運營模式的使命。
我國首個單機400兆瓦變速抽蓄電站全面開工
12月23日,我國首個單機400兆瓦變速抽水蓄能工程項目——南方電網惠州中洞抽水蓄能電站全面開工。電站總投資約83億元,總裝機容量1200兆瓦,將安裝3臺400兆瓦機組,其中1臺機組為變速機組,力爭2025年底前投產發電,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升我國抽水蓄能設備裝備制造水平。
惠州中洞抽水蓄能電站作為我國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重點項目、國家“十四五”革命老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位于廣東省東江地區工農武裝斗爭所在地,建設過程將拉動上下游產業鏈投資超過160億元,年均間接拉動就業崗位約3400個,建成后將為地方政府提供穩定稅源。電站年設計發電量15.6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系統標煤約45.6萬噸,相應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2.6萬噸。
三門核電4號機組常規島正式開工
11月19日,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控股的三門核電4號機組常規島第一罐混凝土澆筑(FCD)里程碑節點順利實現,標志著三門核電4號機組常規島正式開工。
據了解,本次開工的常規島由華東電力設計院負責設計,三門核電聯合哈電集團、中核蘇閥、保定天威保變等20余家國有企業,80余家民營企業進行設備供貨,將進一步加大國產化設備設計和制造應用的力度。
“深海一號”二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
12月30日,在位于海南三亞東南200公里外的深海海域,隨著雄偉的“海洋石油982”鉆井平臺將鉆頭打向地層5000米深處,“深海一號”大氣田的二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我國深海油氣勘探開發又邁出可喜一步。
“深海一號”二期工程將開發距離“深海一號”能源站約70公里海域的陵水25-1深水區塊,共部署12口水下井口,可使“深海一號”的天然氣儲量從1000億立方米增至1500億立方米,高峰年產量從30億立方米增至45億立方米,相當于海南島2021年天然氣消耗量的90%。該項目還是我國首個深水高壓項目,水深近千米,地層壓力達69兆帕,同時還面臨138攝氏度的高溫挑戰。
“玲龍一號”全球首堆常規島0米板澆筑提前實現
11月25日23時30分,中核二二承建的“玲龍一號”全球首堆提前4天實現常規島汽輪機廠房0米板澆筑節點,標志著昌江小堆示范工程本年度7項里程碑節點全部順利完成。
汽輪機廠房0米板為矩形有梁板,最長達60米,最寬為53米,跨度大、滿堂架量和混凝土量大,尤其是負0.05米層梁板支撐架搭設高度超過8米,施工條件復雜、難度較高。
舟山兩個百億級LNG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核準批復
日前,中石化浙江舟山六橫LNG項目和浙能舟山六橫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核準批復,這標志著這兩個百億級的LNG項目擁有了國家認可的“身份證”,也為下一步加速進入建設實施階段奠定了基礎。兩個LNG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提升浙江省及周邊地區天然氣供應保障安全,提高區域儲氣調峰能力,促進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能源結構優化。
中石化浙江舟山六橫LNG項目選址六橫港區小郭巨山東側,一期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新建1座3-26.6萬立方米LNG船接卸碼頭、1座LNG裝船碼頭(含2個4萬方裝船泊位)、1座工作船碼頭,5座22萬立方米LNG儲罐,配套建設氣化外輸及LNG裝車等設施。浙能舟山六橫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選址六橫港區小郭巨山西側,擬建設一座15萬總噸LNG專用碼頭、4座22萬方儲罐及相應工藝與配套設施。2個LNG接收站項目一期總投資達197億元,總接收規模1318萬噸/年,將共同服務于長三角及周邊地區天然氣消費和儲備需求,為六橫“清潔能源島建設增添強勁動能。
甘肅首批兩座抽水蓄能電站集中開工建設
從甘肅省發改委新能源處獲悉,甘肅省張掖盤道山和肅南皇城兩座抽水蓄能電站27日集中開工建設。這兩座抽水蓄能電站是《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的“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也是甘肅首批開工建設的抽水蓄能電站。
據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介紹,兩座電站裝機容量均為140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均為16.37億千瓦時,年抽水電量均為21.83億千瓦時,共計投資約210億元,計劃“十五五”中期建成投運。
四川盆地新探明超千億立方米頁巖氣田
位于四川盆地的綦江頁巖氣田勘探開發獲得重大突破,首期探明地質儲量1459.68億立方米,這一儲量通過自然資源部專家組審定,標志著我國又一個超千億立方米的大型整裝頁巖氣田誕生。
綦江頁巖氣田位于重慶市綦江區和貴州省習水縣內,是我國盆緣復雜構造區發現的首個中深層—深層頁巖氣大氣田。通常而言,埋深超過3500米的頁巖氣,被定義為深層頁巖氣,綦江頁巖氣田的頁巖層埋深從1900米跨度到4500米,主體部分埋深大于3500米。深層頁巖氣上覆地層復雜,存在著頁巖埋深大、地應力多變等多項世界級難題。
中國石化與卡塔爾能源公司簽LNG長期購銷協議
11月21日,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與卡塔爾能源公司簽署了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氣(LNG)長期購銷協議,卡塔爾能源公司將每年向中國石化供應400萬噸LNG。該協議是雙方就卡塔爾北方氣田擴能項目開展一體化合作的重要部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據悉,北方氣田擴能項目預計于2026年投產。此次協議是中國石化與卡塔爾能源公司簽署的第二個LNG長期購銷協議,也是卡塔爾北方氣田擴能項目的第一個LNG長期購銷協議。
中國能建多個新型儲能項目集中開工
12月21日,中國能建遼寧朝陽市、甘肅酒泉市重點項目發布暨兩地項目開工(奠基)儀式以視頻+現場方式舉行,5個戰略性、引領性、示范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超200億元。本次集中開工是中國能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動實踐,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舉辦的首次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更是中國能建努力克服疫情壓力,積極搶抓新型儲能行業發展風口的有力舉措。
此次集中開工的項目普遍具有科技含量高、創新示范強、場景范圍廣等顯著特點,涵蓋壓縮空氣儲能、風光氫儲一體化以及源網荷儲一體化等領域,總裝機容量達2555兆瓦,分別為遼寧朝陽、甘肅酒泉300兆瓦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示范工程,甘肅酒泉經開區20萬千瓦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遼寧建平源網荷儲一體化與膨潤土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甘肅酒泉風光氫儲及氫能綜合利用一體化示范工程。其中,遼寧朝陽、甘肅酒泉兩個300兆瓦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示范項目采用中國能建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系統解決方案,是全球首臺(套)300兆瓦人工硐室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破解了壓縮空氣儲能受地理條件制約的世界性難題,在技術路線、解決方案和產業生態均處于領先地位。
中國電建十四五期間計劃核準投建抽水蓄能電站總投資超1600億元
中國電建近期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十四五”期間,公司計劃核準投資建設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約2300萬千瓦,總投資超1600億元,2022年內計劃開工4個抽水蓄能電站項目。
截至目前,公司已開工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包括云陽建全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湖南炎陵羅萍江抽水蓄能電站、甘肅皇城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目前公司合同訂單充足,隨著下半年能源電力項目新開工數量增加,預計將完成全年經營目標。
三峽集團27個新能源和長江大保護項目集中開工
12月28日,三峽集團宣布一批新能源和長江大保護項目集中開工——27個項目規劃總投資達1090.55億元,總裝機規模1963.68萬千瓦,涉及三峽集團6個二級單位投資主體,遍布全國11個省、市、自治區,全部為清潔能源和生態環保項目,符合國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轉型的方向,項目數量之多、投資總額之大、分布區域之廣等創三峽集團歷史紀錄。
三峽集團本次集中開工的27個項目中,22個為新能源項目,規劃裝機1963.68萬千瓦,將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撐。其中,規模最大的當屬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這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開發建設的全球最大規模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也是我國首個開工建設的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大基地項目,項目規劃總投資超800億元,總裝機規模達1600萬千瓦。此次宣布開工的先導工程為10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并配置建設相應儲能設施。5個為長江大保護項目,總投資78.73億元,涵蓋地下綜合管廊、水環境綜合治理、流域綜合治理等領域。
中國能建加快壓縮空氣儲能產業化示范
近日,中國能建遼寧朝陽、甘肅酒泉兩個300兆瓦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示范項目正式開工。上述項目采用中國能建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系統解決方案,是全球首臺(套)300兆瓦人工硐室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破解了壓縮空氣儲能受地理條件制約的世界性難題。
據了解,遼寧朝陽、甘肅酒泉兩個示范項目均采用“中國能建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系統解決方案”——300兆瓦級非補燃絕熱+寬溫儲熱+大型地下硐室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實現核心技術的全面自主研發、百分之百國產化,核心經濟指標單位容量造價降至1400元/千瓦時左右。
萬華化學近日擬建乙烯及下游項目
近日,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對外投資公告。該公司擬投資176億元建設12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烴項目,以實現自主開發的聚烯烴彈性體(POE)、差異化專用料等高端聚烯烴產品產業化。
根據規劃,二期項目占地約1215畝,主要建設12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25萬噸/年低密度聚乙烯(LDPE)裝置、2×20萬噸/年POE裝置、20萬噸/年丁二烯裝置、55萬噸/年裂解汽油加氫裝置(含3萬噸/年苯乙烯抽提)、40萬噸/年芳烴抽提裝置以及配套輔助工程和公用設施。該項目已經獲得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批通過,預計于2024年10月開始陸續投產。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