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全球LNG市場的變化和啟示

作者: 2023年01月03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文丨林伯強(嘉庚創新實驗室研究員,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目前國際上出現對液化天然氣(LNG)的搶奪,不能說和周期性的行業現象完全沒有關聯。冬天即將來臨,歐洲家庭主要依靠天然氣進行取暖,這本身就

文丨林伯強(嘉庚創新實驗室研究員,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

目前國際上出現對液化天然氣(LNG)的搶奪,不能說和周期性的行業現象完全沒有關聯。冬天即將來臨,歐洲家庭主要依靠天然氣進行取暖,這本身就會導致天然氣需求量的增加,給供給增加壓力。但這種影響非常有限,因為天然氣價格從去年9月就開始大漲,哪怕到今年夏天,本應該是歐洲天然氣消費的淡季,天然氣價格卻依舊飆升。

歐洲能源危機

最近出現的LNG搶奪戰主要和歐洲能源危機有關。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北海天然氣產量下降。歐洲過去主要依賴于北海油田,隨著英國、挪威、荷蘭和丹麥這四國的不斷開采,北海油田的產量越來越低,又受到一些地質災害影響,部分氣田被迫關閉,這導致歐洲的天然氣產量急劇下降。第二,歐盟天然氣需求量大。歐盟為了實現2030年減排55%和2050年碳中和的氣候目標,持續減少煤炭的使用。截至目前,歐洲僅有20%左右的電力來自煤炭發電。又因為核能安全問題,歐洲核電的投資和發展受到限制,僅有13%左右的電能來自核電,這就導致歐盟約25%的能源消耗來自天然氣。

第三,進口天然氣依賴度高。由于歐洲的天然氣產量遠低于需求量,導致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地區。另外,美國沒有向歐洲提供足夠的液化天然氣,而俄羅斯天然氣不僅價格便宜,儲量也是最大。這就使得歐洲進口天然氣的41%來自俄羅斯,24%來自挪威,11%來自阿爾及利亞。第四,可再生能源無法在短期內替代天然氣。盡管歐洲一直在加強可再生能源的建設,但主要依賴于消費者安裝的太陽能光伏板,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建設進度緩慢。部分國家的電網無法吸收更多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因此可再生能源無法在短期內替代天然氣。

第五,運輸方式相對有限。眾所周知,天然氣是密度極低的氣體能源,想要進行長距離運輸,只能通過管道和大型LNG船。北溪1號和2號輸氣管道承擔了歐洲進口天然氣總量的25%,年輸送量達到1100億立方米。目前兩條輸氣管道多處泄漏且在短時間內無法修復的情況下,LNG運輸船必然成為最可靠的運輸方式。第六,全球其他供應商產能耗盡。在俄羅斯天然氣斷供的背景下,盡管歐洲還有大量空間可以接收和儲存LNG,但世界上許多頂級供應商的產能幾乎已經耗盡,無法再提供和運輸更多的天然氣了。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歐洲國家LNG進口量同比上升49%,在進口需求大量增加而又損失俄羅斯供給來源的情況下,出現歐洲各國對LNG的搶奪現象是無法避免的。并且,其他國家也會受到天然氣價格上漲所帶來的影響。

這場LNG搶奪戰會持續多久?

只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之一時,歐洲各國對全球LNG的搶奪戰才有可能得到緩解。第一,歐洲各國的LNG進口量達到計劃水平,能夠保障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的工業生產和居民需求。第二,歐洲各國重新獲得穩定、可靠的天然氣供應來源。但目前美國、卡塔爾和歐洲本土的天然氣產能無法得到大量提升,北溪天然氣管道短時間內無法修復,俄烏沖突還在繼續,全球天然氣市場將繼續維持供需緊張的局勢,天然氣價格很難回落。

短期內,大量購買LNG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歐洲目前的能源短缺問題,但這種方式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造成LNG搶奪戰出現的根本問題還是歐洲的能源危機。盡管煤炭能代替天然氣進行發電,歐洲也確實在重啟燃煤發電,但歐洲本土的煤炭開采早已成為歷史,只能依賴大量進口。然而受“碳中和”影響,全球煤炭市場也相對緊張,傳統的煤炭出口大國,包括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在短時間內也無法滿足歐洲的煤炭進口需求。另外,持續購買高價的LNG來滿足能源消耗,很快就會傳導給經濟和民生領域。大量資金的流失,歐元的貶值,歐洲的經濟發展會出現衰退,能源價格上升也會帶動其他相關領域產品的價格上漲,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歐洲居民購買能源不得不支付更高的成本。

因此,要想渡過難關,歐洲必須解決自身的能源危機問題。第一種方式就是在新能源領域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實現清潔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第二種方式是找到新的能源進口國來減少或替代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第三種方式是呼吁和盡快促成俄烏沖突的有效解決,重新通過管道運輸進口俄羅斯天然氣。

長期來看,相比于煤炭和石油,天然氣具有很多方面的競爭優勢,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天然氣更加綠色環保。近年來,氣候變化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相繼提出了一系列節能減排措施,其中就包括我們最熟知的“碳達峰”和“碳中和”,關于用天然氣逐步替代煤炭和石油的規劃也是層出不窮。原因很簡單,首先,相比于煤炭、石油燃燒釋放的煙氣,天然氣作為一種氣體燃料,完美地避免了這一點。其次,現有化石能源中,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是最少的,對于緩解溫室效應,實現“碳中和”目標,推廣天然氣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另外,經歷這次LNG搶奪戰之后,歐洲各國會更加重視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這無疑會促進新能源的發展。因此,LNG會極大地加快歐洲能源轉型的進度。

全球LNG市場或出現新變化

從產業鏈角度來講,下游的需求上升,必然會讓上游的供給、中游的一些加工、運輸和相關服務環節成為受益者。LNG產業鏈的資金和技術密集,中間涉及的環節較多,上游企業主要負責天然氣的開采、液化,中游企業負責運輸、儲備,下游企業直接面對最終消費。

此次LNG搶奪戰導致船價飆升就是中游運輸環節受益最好的證明。第一,在北溪天然氣管道受損且短時間無法修復的情況下,LNG運輸船無疑是最可靠,也是唯一的選擇。尤其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歐洲乃至全球的天然氣運輸線路拉長,運費必然會被推高。今年以來,LNG船的一年租金均值同比增長了47%,天然氣運輸行業受益明顯。第二,歐洲如此大規模地進口LNG,是為了給之后一段時間的能源消耗提供計劃儲備,因此,天然氣儲備行業必然會因為歐洲大量進口天然氣而進入景氣周期。第三,全球LNG市場中,約有2/3的LNG是簽訂了長期合同的,如果俄羅斯繼續削減出口,造成供應短缺的危機加劇,原有的一些合同持有者將LNG轉運到歐洲,也是可以受益的。第四,產業鏈上游的生產廠商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數據顯示,俄烏沖突爆發4個多月之后,歐洲從美國購買的LNG已超過從俄羅斯購買的管道天然氣,這意味著美國正在逐步取代俄羅斯,成為歐洲最大的能源供應商。因此,美國無疑是這次歐洲能源危機的最大受益者。最后,LNG產業鏈上的其他制造環節,例如造船行業,必然會因為現有LNG運輸船的嚴重短缺而得到發展動力,這標志著新一輪的造船上行周期已經到來。總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LNG產業鏈將會持續受益。

全球LNG市場經歷這次火爆之后,可以預期會產生新的變化或者趨勢。首先,全球天然氣市場的貿易流向可能會發生改變。俄羅斯的天然氣會更多地流向亞洲地區,歐洲天然氣市場會逐漸被美國和中東占據,歐洲可能會繼續在中東或者北非尋找氣源。其次,非洲原有的大量尚未開發的天然氣田可能會重啟,之前擱置的天然氣上游開發和LNG項目可能會加速推進。最后,全球天然氣市場的貿易模式也可能會發生改變,為了國家的能源安全和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各個國家和企業將會在未來追求長期合同,從而減小受地緣政治或能源危機影響的風險。

對中國的啟示

第一,能源供給不能過分依賴進口。結合歐洲能源危機爆發的多方面因素,可以發現,歐洲的本土能源供給和需求差距過大,導致歐洲天然氣進口占比不斷增高,引發和加劇了能源危機的爆發。2021年中國的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超過70%和40%,要想穩步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道路,必須提升能源自主供給水平,降低能源的對外依存度。積極推進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大力發展頁巖氣、煤層氣等替代產品。結合“雙碳”目標和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優先發展新能源,加大新能源投資,鼓勵相關創新活動,提升新能源裝機規模和發電量。

第二,能源替代戰略要穩步推進。造成歐洲爆發能源危機的另一大因素就是能源替代戰略過于激進。近年來,歐洲新能源裝機大幅提升,發電量超過化石能源,但電網系統卻無法實現靈活調節。因此,中國的能源替代必須穩步推進,加大前期的科研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建設好新能源電力輸送線路和調峰電源,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只有在保障新能源安全、穩定、可靠的基礎上,傳統化石能源才能有序退出。

第三,能源轉型策略要立足國情。歐洲國家過于單一的能源轉型路徑給能源安全造成極大風險。中國的能源結構呈現富煤、少氣、貧油的現狀,要實現能源轉型,必須立足基本國情,穩步推進煤電和新能源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最優化組合。在積極發展新能源的同時,充分發揮煤電在中國能源系統中的“壓艙石”作用,有序淘汰落后煤電,推進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在建成新型電力系統時,利用CCUS保留部分煤電作為調峰電源,充分保障民生需求和國家能源安全。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