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肖丹 杜嘉 通訊員薛蕭敏)12月10日,陜西榆林,長慶蘇里格氣田第五處理廠,氣溫達到零下25攝氏度,采氣工宋丙虎手持紅外線檢測儀,歷經5個小時的連續作業,終于完成了輸氣管線維護工作。100公里外,長慶油田生產的天然氣通過靖西線輸向靖邊縣張家畔鎮,居民謝天華家中暖意融融,溫度計指針直指25攝氏度。
“以前冬天燒土鍋爐,熱得慢、冷得快,煤灰在家里飄散。現在好咧,穿著汗衫都不冷!”談及第一次享受天然氣的心情,65歲的老謝既激動又新奇。
“長慶油田不僅讓鄉親們在家用上了‘本土’天然氣,更為陜西省能源結構調整、居民能源消費升級及治污降霾作出重要貢獻。”陜西省能源局能源綜合處負責人表示。20多年來,陜西省8個地(市)46個縣(區)先后用上了長慶油田生產的天然氣,數百萬居民告別了燒煤取暖的日子。
作為全國第一大氣區,長慶油田承擔著為北京、西安等40多座大中城市供氣的任務。長慶油田持續加大天然氣生產和供給力度,先后成功開發靖邊、榆林、神木等7個氣田,用實際行動投身“氣化陜西”建設。“十三五”初至2021年年底,長慶油田累計向陜西供應天然氣397.5億立方米,今年更是加大勘探開發力度,進一步夯實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資源基礎。
搭上天然氣能源快車,陜西省環境治理、霧霾治理開啟加速模式。數據顯示,2021年西安市全年優良天數265天,PM2.5濃度同比改善19.6%,空氣質量創近年來最高水平。
面對即將到來的供氣高峰期,長慶油田7200余口氣井高負荷生產,同時充分發揮陜224等儲氣庫的調峰作用,最大限度滿足居民用氣需求,保障三秦父老“福氣”十足。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