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電 總部位于湖北潛江的江漢油田日前披露,經過加大頁巖油科技攻關,江漢油田積極提高原油產量。
油田專家、江漢油田研究院頁巖油攻關團隊負責人吳世強介紹說,頁巖油是儲藏在頁巖孔隙及裂縫里的石油。在江漢油田礦權區域內,頁巖油主要分布在位于潛江的本土礦區。早在1970年代,江漢油田研究院科研人員便開始勘探研究這一區域的頁巖油。因地層里面有鹽巖,當時把頁巖油稱為“鹽間油藏”。
“因為頁巖夾在鹽巖中,給識別和開采都帶來了困難。”吳世強說,期初,研究人員按照常規油藏思路,通過直井注水方式,制造水壓打開儲層巖石,形成裂縫作為泄油通道,開采頁巖油油藏。不過研究人員發現頁巖儲層極為堅硬,油極難采出,也難以通過水壓制造較大泄油裂縫,因此研究工作一直沒有太大進展。
2010年,研究人員借鑒國外頁巖油開采技術,將頁巖油的地質特征和潛江鹽間頁巖地質特征進行對比,發現鹽間油藏就是頁巖油。于是研究人員開始轉變思路和方向,重新進行研究探索。
歷經10年,按照頁巖油評價思路,研究人員攻關形成了巖相組合體劃分識別技術和頁巖油甜點評價預測技術。2021年,研究人員圈定了頁巖油儲量豐富的“甜點”區域,實現了潛江潭口、廣浩地區“潛三段—潛四段”的新發現,形成平面和縱向、常規和非常規油藏的立體突破,促進了頁巖油的勘探開發力度。
今年10月9日,江漢油田采用復合酸壓加砂壓裂工藝圓滿完成現場施工,獲得26.22方工業油流,實現了江漢碳酸鹽巖新類型儲層的工藝新突破。之后,江漢油田頁巖油攻關團隊進一步在縱向上擴展層系、平面上擴展區帶。
吳世強表示,江漢油田的巖相組合體劃分識別技術、頁巖油甜點評價預測技術和復合酸壓加砂壓裂工藝實現了頁巖油有利巖相的預測和開發,為下一步相同類型油藏提供了技術借鑒,為油田老區高效勘探開發,尋找到新的規模增儲陣地提供了技術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