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珊珊 通訊員張天鶴 熊偉)截至11月底,吉林油田秋冬季勞動上產競賽已進入沖刺階段,原油產量完成計劃的90%。
為圓滿完成產量目標任務,吉林油田堅持以油氣生產為中心,不斷優化生產組織,加快上產步伐。廣大一線員工結合崗位實際,鏖戰冰雪荒原,合力沖刺攻堅,努力實現生產經營工作高質量完成。
吉林油田通過精益管理,牢固樹立經營油藏理念,積極挖掘資源和技術潛能,不斷提高松南老區穩產開發水平和效益穩產能力,讓老油田煥發新生機。今年年初以來,吉林油田實現油氣完全成本、現金成本和操作成本同比硬下降,生產經營創近8年來最高水平。
吉林油田一批老區塊普遍存在高產液、高含水、單井日產量低等問題,注水出水不見油,注采矛盾突出。為充分發揮松南老區穩產“壓艙石”的作用,吉林油田充分利用科學的工程技術手段,采取廠院聯合的方式,穩步推進老油田一體化調堵壓技術攻關,截至目前,今年已實施30余口井,增油超5000噸。
中高滲調剖技術促老區提質增效,推廣應用取得顯著效果。吉林油田油氣工程研究院建立覆蓋四大類25項工程設計所需的基礎資料標準化錄取清單,剛性實行“一井一測”,確保方案設計有據可依。吉林油田編制調剖技術指導書下發到各采油廠,對技術人員開展調堵工藝培訓,確保技術應用順利推進;應用物聯網施工在線監測技術,提高方案執行到位率和質量可控率。通過系統研究與不斷完善,中高滲調剖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目前正在木南、紅崗薩爾圖等3個中高滲區塊15口井按計劃有序實施。
優質低滲調剖技術現場試驗取得突破。新民采油廠低滲油藏裂縫方向性見水情況突出,前期以常規凍膠為主的注入方式注入性差、有效期短。油氣工程研究院建立了一套以注水誘發裂縫為主的低滲儲層優勢通道體積評估方法,研發成功了兩種滿足低滲油藏裂縫封堵需求的小粒徑高彈膨脹顆粒,建立調剖前“洗井—注水—注聚—注膠”四級注入規程,并通過在線診斷段塞注入曲線,對未達到預期設計效果的層段及時優化調整。今年年初以來,新民采油廠已在民43-8區塊實施10井組,試驗區油井見效率達70%,日均產油上升8.5噸,優質低滲區塊調剖試驗取得突破。
雙高老油田調堵壓一體綜合治理模式應用見成效。新木油田木152區塊是典型的雙高開發區塊,注采矛盾突出。吉林油田油氣工程研究院將以往單項技術、單井實施的單打獨斗模式,轉變為調堵為主,輔助壓裂引效、酸化解堵、參數調控的區塊綜合治理模式。油氣工程研究院聯合新木采油廠進行不定期藥品抽檢和配液取樣,打造高質量一體化綜合治理示范區。木152試驗區共設計“堵、調、壓、酸”41井次,目前已完成26井次。治理后,試驗區地層壓力穩步上升,水驅指數和耗水率實現雙下降,日增油5.7噸,含水率下降,總體動態開發形勢向好。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