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肖丹 通訊員 肖彥英)“這套裝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判識結果準確。有了它,破損套管再也藏不住了!”11月18日,長慶油田第十采油廠采油工藝研究所套損井管理崗員工王虎激動地說。
由第十采油廠采油工藝研究所自主創新研發的“一種套管完整性精準測試評價裝置”,有效解決了油井套損識別這一難題,獲得2021年度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三等獎。
采油單位判識套損井主要采用行業內常用的動態判識法和工程測井法。然而,部分井套管破而未漏或者漏點隱蔽,各種措施性治理都難見成效。
“創新達人”王威集結采油工藝室技術青年,決心醫治這個“頑疾”。從收集現場數據、咨詢技術專家,到繪制電腦圖紙,團隊反復分析論證工具技術原理、技術適應性、技術可靠性等問題,設計出測試評價裝置初稿。但是又有新問題擺在大家面前——如何保證壓力計存儲裝置在井下承壓環境下正常使用?第十采油廠技術人員開展市場技術咨詢求證,解決了通過機床整體制造,實現壓力計存儲裝置在井下高壓環境下正常工作,最終完成了成果創新。
“這項成果不僅可以迅速準確判識破損套管,而且可以讓我們有針對性地制定油井下一步的治理措施,可謂是一舉兩得。”王虎說。
目前,這項成果已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并完成現場試驗應用。其輔助完成套管試壓找漏30余井次,排除疑似套破井8口,指導套損漏點精準治理20余口井,年累計恢復產量達1.2萬噸。
技術名片
![]() |
名稱:一種套管完整性精準測試評價裝置
誕生日期:2018年12月
孵化時長:1年
應用效果:可實現油井套損狀態的快速簡易判識,有效降低油井套損判識費用,縮短判識周期。較常規工程測井降低費用約5萬元/口。
研發故事
“草根智慧”在一線發光
特約記者 肖丹 通訊員 肖彥英
“技術難關并不可怕,闖過它憑的是不服輸的勁頭,靠的是頑強拼搏的意志。”11月18日晚,回憶起發明“一種套管完整性精準測試評價裝置”的經歷,長慶油田第十采油廠“創新達人”王威深有感觸。
“我們的技術攻關工作必須以現場需求和解決問題為導向。找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要做一名合格的‘油井醫生’,只有對癥才好下藥。”王威說。在油井套損治理過程中,技術人員通常采用動態判識法和工程測井法,但部分井破而未漏或者漏點隱蔽,使得各種措施性治理都難以見到成效。如何解決套損狀態判識這一生產難題,一直困擾著第十采油廠采油工藝研究所的技術人員。
任何創新靈感的捕獲都不是輕而易舉的,而是基于大量的積累和分析。為此,王威與同事在現場調研、查詢國內外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應用TRIZ創新工具初始形式分析和系統分析,最終提出通過地面打壓改變井筒壓力狀態,檢測并分析封隔器上下端壓力變化與井口壓力變化規律的方案,并研制發明出一種便于井下作業的套管完整性判識測試簡易工具。
為了保障測試數據分析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王威等人在圖紙上反復推演各種井筒案例,逐一排除干擾因素,最終整理出3種井筒完整性工況測試圖版,讓復雜的壓力對比曲線識讀一目了然。
“經過一次次的反復推導實驗,我們終于攻克最后一個井下承壓難點,不負眾望完成了‘一種油井套管完整性測試評價裝置’的發明創造。”王威回憶道。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