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胡珊 秦莉)11月11日,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凈化總廠大竹分廠硫黃回收裝置尾氣治理改造項目順利投產,標志著國內最大天然氣凈化廠全面開啟今冬明春天然氣保供模式,為增強川渝等區域天然氣供應備足“底氣”。
為滿足最新發布的《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這個公司自2017年項目啟動以來,持續對在運的7座天然氣凈化廠的12套裝置進行改造升級。
作為西南油氣田公司常規天然氣凈化生產主力單位,天然氣凈化總廠承擔著西南油氣田公司2/3含硫天然氣處理任務,年處理能力200億立方米,處理量連續5年突破千萬噸。長期以來,總廠積極踐行“綠色發展”,以凈“綠色之氣”為根本追求。早在2020年,國內首次采用氧化吸收工藝進行的尾氣治理改造工程就在忠縣分廠,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由280噸降低到24噸以下。
今年,天然氣凈化總廠在川渝兩地的引進、萬州、大竹3個分廠裝置檢修同步實施硫黃回收裝置尾氣治理改造項目,并在萬州分廠首次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羰基硫水解工藝實施產品氣質量升級改造。
此次升級改造不僅要同步實施大修項目1055項,還要結合數字化轉型要求,進行物聯網改造等工程。為確保升級改造有序推進,總廠黨委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委派3名黨委委員、副廠長擔任項目經理,常駐3個分廠靠前指揮,并抽調工藝、機械、儀表、電氣等各專業精兵強將組成專家組。各參建單位通力配合,1600余人繃緊疫情防控和安全管控兩根弦,克服了罕見高溫、拉閘限電、設備材料配送滯后、疫情反復等的困擾,經過180余天艱苦奮戰,3座天然氣凈化廠裝置均實現一次性投產成功,為冬供“蓄能”增添動力。
目前,升級改造后3個分廠裝置運行安全平穩,尾氣二氧化硫濃度低于最新國家標準,產品氣滿足國家一類氣氣質標準。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