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到2060年期間,氫能重卡將迅速發展,有望從幾千輛發展到百萬輛,發展潛力巨大。”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近日公開肯定了氫能重卡的廣闊市場前景。
事實上,氫能重卡的發展潛力已顯露苗頭。根據氫智會統計,截至2022年9月1日,公開達成購買氫能重卡協議的訂單數量已經突破1萬輛。業內認為,從交付情況來看,氫能重卡已成為繼氫能公交車后,氫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增長的新動能。
多家企業持續放量
自今年7月以來,濰柴動力、中國重汽、一汽解放、北汽福田、佛山飛馳等整車企業,相繼宣布的氫能重卡訂單總數突破萬輛。
7月,格羅夫和內蒙古中極氫能車輛公司與華電內蒙古新能源公司、特弘煤炭集團簽訂未來3年內采購、投放500輛氫能重卡的商業實踐合作框架協議;與清杉科技公司簽訂聯合研發、生產制造200輛無人駕駛氫能重卡和氫能礦卡的合作框架協議;與內蒙古蒙匯通科技公司簽訂未來5年內聯合推廣5000輛氫能車輛的合作框架協議。
8月,搭載重塑科技燃料電池系統的100輛一汽解放燃料電池重卡,在上海交付給運營方輕程物聯網,重塑集團、一汽解放、輕程物聯網宣布將在3年內合作推廣燃料電池整車1000輛以上。同月,晉南鋼鐵集團山西晉南加氫站投運暨氫能重卡交車投運儀式上亮相了100輛49T燃料電池氫能重卡,由美錦能源旗下佛山市飛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制造。美錦能源表示,未來將持續聯合山西省大型煤炭、鋼鐵等企業,共同拓展氫能重卡應用場景,計劃推廣運營規模達到300輛,最終形成全國最大規模的先行先試的氫能重卡示范運營范本。
上海驥翀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付宇表示:“近期,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第一年即將結束,沖刺第一年度考評成為近日訂單量爆發的主要推動力。”
成為多地發力重點
市場放量背后,是政策助推及燃料電池技術發展的支撐。在政策方面,部分省市積極鼓勵推動氫能重卡的示范運營。在氫能重卡自身發展方面,其購置成本、產品性能等不斷提升。
今年8月,《陜西省“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依托氫能運力運營平臺,開展燃料電池重卡“短倒運輸”示范應用,探索建立氫能重卡市場化運營的“陜西模式”。上海發布的《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上海將支持臨港新片區加大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項目政策對重卡的支持力度,支持臨港新片區加快推廣應用燃料電池重卡。
政策推動外,氫能重卡市場需求也持續增長。“近兩年來,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激勵下,重卡領域迎來一波換電潮。由于初期燃料電池價格高昂,穩定性、可靠性、功率等方面無法支撐市場需求,因此一開始,重卡的電動化趨勢持續加速。”風氫揚氫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軍瑞表示,“隨著燃料電池產業的不斷發展,產品成本持續下降,穩定性得到提升,重卡‘柴改氫’模式漸獲關注。與此同時,在碳交易市場推動下,柴油重卡的購置成本和使用成本將快速增加,倒逼鋼鐵、煤炭等高能耗運輸領域向清潔能源轉型。”
付宇認為,燃料電池載重續航、轉換效率高、續航足等優勢將有利于解決重卡高能耗和高污染等突出問題。同時,在所有應用領域中,重卡是燃料電池最可能實現商業化的突破口。
以應用場景撬動規模化
政策推進與市場需求共同牽引背景下,氫能重卡巨大增量空間的打開還要從應用場景、氫能成本、安全等多方面共同推進。
劉軍瑞表示,現階段有補貼的情況下,氫能重卡將比電動重卡成本更低,與普通重卡成本基本相當,但長遠來看,補貼退坡后氫能重卡競爭力的保持,關鍵在于盡早找準合適的應用場景。
“以鋼鐵企業為例,鋼鐵企業高能耗運輸需求巨大,運輸路線較為穩定,同時可供應足量的的工業副產氫,更容易形成氫能產業生態閉環,是氫能重卡的最佳應用場景之一。”劉軍瑞強調,除燃料電池成本下降、性能提升因素外,由于高能耗高排放企業對氫能重卡的批量化需求,使得我國氫能重卡在2021年迎來小幅度增長。“2020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銷量達1177輛,其中90%都是公交車。到2021年,我國氫能重卡銷量已達到779輛,同比增長42倍。”
“與柴油、電動一樣,目前,整個燃料電池行業屬于示范運行期,無論是行業發展,還是產品成熟,都需要一個過程。”付宇強調,解決氫能重卡經濟性問題,應持續降低氫氣價格和燃料電池成本,同時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實現資源優化利用,加速燃料電池產業化進程,在此過程中,行業還應在各個環節以安全為底線,避免安全事故發生。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