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王學立)在產量、成本異常嚴峻形勢下,大港油田采油三廠深度拓展調堵周期注水規模,精細挖潛碳酸鹽巖剩余油,實現“少井高產”。截至9月15日,這個廠共實施挖潛措施8井次,初期日增油88.9噸,累計增油4088噸。
王官屯油田碳酸鹽巖裂縫發育,初期產能高、采油速度快,但注水開采后水竄嚴重,剩余油高度分散,呈“空中樓閣”式分布,存在“找不了、找不準、采不出”等挖潛難點。
針對碳酸鹽巖“找不了、找不準”難題,采油三廠創建生物灰巖即刻水驅前緣與油藏動態模型,模擬各層段儲層性質及各異采油速度水錐前緣;應用示蹤劑、四中子等測試技術,成功解決自然伽馬異常、儲層污染等問題,綜合模擬“空中樓閣”剩余油潛力分布。
針對古潛山油藏“采不出”技術難題,技術人員繪制產能剖面明確優勢潛力區,在擴大調堵周期注水基礎上,現場實施8口井,5噸/日以上高產井達到75%。其中官45-15H井應用自身變黏、緩速、降濾失暫堵轉向酸化后,恢復日產油8.7噸,累計增油600余噸,且較常規酸化降低成本50%以上。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