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孫學萌 權銀虎 李世勇 蘇娣娣)9月9日,由川慶鉆探工程公司自主研制的油基巖屑熱解析隨鉆處理裝置,在威遠頁巖氣示范區一平臺成功完成兩口頁巖氣水平井1000余噸油基巖屑就地處理任務,回收的120立方米基礎油全部用于本平臺井二次配制鉆井液。這標志著公司在提高油基巖屑處理過程安全環保性、促進鉆井廢棄物再利用方面,攻關適用于鉆井平臺的巖屑隨鉆處理及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油基巖屑是頁巖氣鉆井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固體廢棄物,含有多種對環境有害物質,難以自然降解。熱解析處理工藝是對油基巖屑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再利用的技術,可將油基巖屑中的油水有效分離出來,液相、固相達到相關標準后進行資源化利用。該技術在解決頁巖氣大規模勘探開發的環保難題上有著重要意義。
多年以來,川慶鉆探先后自主研發形成Ⅰ、Ⅱ型撬裝化處理裝置,具備年處理1萬噸油基巖屑能力。近年來,隨著邊遠井、探井勘探開發規模加大和環保法規的日益嚴苛,油基巖屑向著平臺隨鉆處理的方向發展,要求油基巖屑處理設備實現小型化、模塊化。為此,川慶公司2020年立項,成功研制出油基巖屑熱解析隨鉆處理裝置。隨鉆處理裝置體積小、能耗低,易于搬遷安裝,可以實時隨鉆處理,基礎油回收率高達98%,且每處理1噸巖屑能節約工業用水0.3噸,較Ⅰ、Ⅱ型撬裝化裝置綜合節能10%以上。
當前油基巖屑熱解析隨鉆處理裝置經過升級研制后,通過集成上料倉、預處理罐等多個單元,用換熱除塵一體化輸料撬替代前期三級輸料螺旋和噴淋降溫裝置,加上川慶鉆探研制的一體化預處理撬,解決了振動篩、上料泵等設施體積大的問題,占地面積較之前減少1/2。隨鉆處理裝置裝機功率僅為380千瓦,日處理油基巖屑可達30噸左右,實現了鉆井作業和油基巖屑處理環節的有機結合,避免了油基巖屑運輸、存儲環節存在的安全環保風險,降低了運行成本。更難得的是,經由油基巖屑隨鉆處理裝置處理后的剩余固相含油量小于0.35%,符合四川省《天然氣開采含油污泥綜合利用后剩余固相利用處置標準》中A類(含油量≤0.45%)的限值要求,可用于鋪墊井場、道路摻料或水泥窯協同處置等資源化利用途徑。該裝置對頁巖氣清潔化生產和綠色經濟開發具有重要推動意義。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