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喇嘛甸油田水驅開發走過數十年道路,實施精細水驅挖潛,為原油穩產提供了強力支撐。但隨著開發時間的延長、地下形勢的變化,迫切需要新的接替技術,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水驅采收率。
大慶喇嘛甸油田喇北東塊二區,去年被確定為“十四五”期間水驅示范區。截至今年8月28日,該區塊含水與年初相比降低0.07個百分點,比計劃多產油0.15萬噸,開發效果良好。
這個油田抓住“油層厚、高含水”兩大特點,逐步攻關特高含水后期水驅區塊控含水、控遞減的有效技術,在大幅改善區塊開發效果的同時,爭取5年內實現喇北東塊二區開發“兩個不過一”目標,即年綜合遞減率不超過1%和年綜合含水上升值不超過0.1個百分點。技術人員著力從“水”路突圍,為油田厚油層內部水驅開發提供有力參考。
“如果缺少油藏精細描述,厚油層內部的非均質性就難以在地質模型中得以真實體現,精細剩余油挖潛也難以取得最優效果。”這個油田地質研究所動態室副主任杜思禹說。技術人員從精細刻畫表征技術、深化地質研究入手,圍繞“典型微相、層內結構界面、連通性能評價和層內剩余油量化”4個方面開展技術攻關,持續完善井間砂體預測方法,提高砂體預測精度,摸清各類型砂體的連通特征。
據了解,油田通過對“示范區”砂體結構解剖、建模數模等手段,可以加強層內不穩定結構界面追溯對比、完善層內液量細分方法,開展宏觀剩余油量化描述研究,攻關提高層內量化精度相關技術。目前,喇嘛甸油田運用井震結合微相單砂體識別技術已繪制出7張微相圖,重新剖析千米地下油藏,將一個個難啃的“硬骨頭”變成豐厚的潛力點。
“喇北東塊二區是喇嘛甸油田綜合含水最高的水驅區塊,綜合含水高達97.09%,具有層內矛盾突出、剩余油挖潛難度大等特點。因此,我們把技術攻關重點放在層內剩余油挖潛、無效循環治理、精準注水調整上,推動注水調整由精細向精準邁進。”動態室動態四組組長顧憲偉說。大慶喇嘛甸油田有針對性地對“示范區”制定剩余油挖潛對策,開展剩余油立體挖潛技術研究,不斷精細油井層內剩余油措施挖潛,增加水驅接替潛力。今年已實施暫堵轉向壓裂、控砂體壓裂4井次,單井初期日均增油6.4噸。
喇嘛甸油田還加大對“示范區”常規無效循環的治理力度,積極開展深部調堵現場試驗,采取層內細分、周期注水、封堵、調參等手段,控制無效注采規模。截至目前,該“示范區”今年已實施針對性治理57井次,控制無效注水13.1萬立方米,控制無效產液8.4萬噸,含水少上升0.06個百分點。
此外,喇嘛甸油田有針對性地對“示范區”實施不同類型油層分類注水調整,優化層段組合,提升分層注水效果。其中,開展智能分層注水工藝現場試驗,匹配層段水量,實現注水效果智能、精準調控,今年已編制智能分注方案70井次,實施23井次。全部實施后,預計試驗井吸水厚度比例可提高1個百分點。
今后,大慶喇嘛甸油田將以“示范區”為引領,堅持問題導向,全力攻關制約水驅開發難題,加大水驅控水提效挖潛力度,持續探索特高含水期老油田優質高效開發新途徑,為建設百年油田作出新貢獻。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