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林業)截至8月22日,西南油氣田公司內江倒班基地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運行已20余天,送電穩定。項目安裝258塊光伏組件、15套充電樁,裝機容量116千瓦,預計年發電量約10萬千瓦時。
西南油氣田公司積極探索能源企業低碳綠色發展路徑,著力推進“天然氣+新能源”業務協同發展,努力構建“業務多元、產品多樣”的發展路徑。圍繞“綠色引領、多能集約、低碳驅動、創新集成、循環發展”新能源發展方針,西南油氣田強化頂層設計,充分依托公司在川渝地區的天然氣資源、管網和市場優勢,以天然氣撬動新能源業務發展,呈現發展新氣象。
今年年初以來,西南油氣田全面推進“優先獲取區外資源、積極推進區內資源、攻關儲備戰略資源”的新能源工作思路,新能源業務呈現有序接替、良性發展格局。西南油氣田全面建成榕山輸氣站天然氣余壓發電試點項目,成為中國石油首個雙轉子余壓發電項目,著力打造西南地區余壓發電特色“名片”;攀枝花釩鈦工業園區、內江倒班基地兩個分布式光伏試點項目順利投產,年發電量12萬千瓦時,實現公司光伏發電的突破;國內首個天然氣CCS/CCUS全流程示范工程墊江運銷部與引進分廠低碳示范區建設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進。
同時,公司研究構建“地熱能+有價資源提取+熱能梯級利用”的新型鄉村能源供應模式,開展磨溪X210井中低溫ORC發電先導試驗,促進地熱開發與氣田水綜合利用同步發展,力爭年內完成先導試驗。7月,公司氣田水提鋰先導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采用龍王廟組氣藏氣田水在實驗室制得100克氫氧化鋰和萃取出400克碳酸鋰粉末。這也是國內油氣田行業首次從氣田水中提取到鋰元素,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西南油氣田在推動余壓、光伏、天然氣伴生資源、氫能、CCS/CCUS發展過程中,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提升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科技競爭力,初步搭建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項目前期”協同的科研支撐體系。著力推進集團公司“天然氣壓差發電技術及裝備研究開發”、股份公司“深層鹵水資源勘查評價與高效利用技術研究開發”等科研項目研發,積極儲備前瞻技術。開展科研項目組織方式和技術探討,聯合高校、知名科研機構、設備制造廠家等共同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圍繞集團公司“低成本制氫、高效儲運氫和多元化用氫”總體部署,依托“成渝氫走廊”“成都—雅安—涼山—攀枝花綠色氫路”工程,公司著力謀劃氫能產業發展,聯合中國石油川渝企業組建“川渝氫能產業發展聯盟”,充分發揮制氫、輸氫、用氫等方面的整體優勢,打造氫能全產業鏈協同發展一體化平臺,實現綠氫、氫化工業務起步。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