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曾海波教授領銜的新型顯示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合作在國際期刊《Nature Reviews Materials》上發表以“Bespoke crystalline hybrids toward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white LEDs”為題的評述。南理工曾海波教授、李偉金教授和慕尼黑工業大學Roland A. Fischer院士為共同通訊作者,南理工為第一通訊單位,南理工博士生陳嘉偉和慕尼黑工業大學Soumya Mukherjee博士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聯合團隊在該文中指出,具有自陷態激子特征的金屬鹵化物材料是下一代健康、高質量照明的理想候選材料。研究人員提出通過合理設計自陷態金屬鹵化物與有機框架的結構及性能,可為未來健康、高質量的新型照明和顯示技術的發展開辟一條新的道路。
標簽:
相關資訊